北證50指數迎來蛇年五連漲,北交所市場成交額再創年內新高

2月1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北證50指數迎來蛇年五連漲。當日A股整體小幅震盪,北證50指數一度漲逾5%,衝擊1300點,隨後逐級回落,最終以上漲2.04%報收。今日北交所市場成交額達422.8億元,再創2025年內新高。

個股方面,今日北交所共有210家收漲,17只個股漲幅超10%,46只個股漲幅超5%,4只個股30CM漲停。成交額方面,全天共3只個股成交突破10億元,14只個股成交突破5億元,123只個股成交突破1億元。換手率方面,全天共計41只北交所個股換手率超20%,交投活躍。

北交所科技板塊走強,市場流動性大幅改善

市場人士指出,近期諸多利多因素支持北交所市場穩健運行。市場經過前期調整後吸引力得到增強,市場成交量較前期回升明顯。此外,海外機構對於A股市場配置的價值表現出了認可,提振了市場預期。另外,利好資本市場的政策連續推出及推動基本面持續改善的政策預期發揮了支持市場的關鍵作用,在科技股等熱點板塊的帶動下,北交所交投活躍度保持在較高水平,市場關注度保持高位,中長期來看,北交所板塊具備投資價值。

從市場熱點看,隨着指數大幅回升,風險偏好提升,主題及個股炒作成爲市場的主要特徵。從個股漲幅看,近期北交所漲幅領先的個股,多爲與AI相關的科技主題類個股。Deepseek熱度持續,海內外新模型發佈不斷,催化北交所AI板塊繼續走強,受益行業擴散,雲計算、行業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板塊也均有惠及。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儘管AI等新興產業長期趨勢向好,但短期的急漲或帶來劇烈的顛簸,需要留意情緒降溫和資金獲利了結帶來的短期回撤風險。

從市場流動性來看,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指出,兩輪北交所行情後大幅改善北證A股的流動性。兩輪行情以前,北交所整體換手率低於創業板和科創板。2023年首輪北交所行情啓動後,北交所換手率大幅提高,儘管後期市場情緒逐步穩定但北交所換手率整體一直保持高於科創板水平。

2024年10月北交所第二輪行情開始後,北交所換手率進一步上漲,整體換手率一段時間甚至已高於創業板水平。儘管之後交易熱度逐步減弱,但整體換手率也不錯。在北交所整體流動性已顯著改善情況下,流動性不均是一個新情況。

展望後市,華源證券分析師趙昊認爲,短期重點關注北交所業績超預期公司和熱點主題交易機會,中長期依然看好長週期業績穩定增長且具備全市場稀缺性的新質生產力標的,此外,可以關注相關公司併購重組的機會。

北交所普惠金融試點深入推進,支持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上市

在政策端,2月7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要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優化科技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此外,要實施好《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

在普惠金融領域,意見提出要完善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制度安排。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支持“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加快建立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服務統計評價體系,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引導市場機構將資源向普惠金融服務傾斜,加大中小微企業對接服務力度。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健全“專精特新”專板綜合服務,加強與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的有機聯繫。

市場人士指出,北交所作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企業“專精特新”及“新質生產力”屬性突出,但多數企業規模體量較小、市場競爭力受限,併購重組恰可以解決痛點問題,有助於快速推升優質資產體量。另外,政策支持對北交所的擴容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未來更多的優質企業進入上市掛牌體系,也將帶動北交所進一步活躍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