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友商背刺的小米,要打三張牌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何煦陽 廣州報道

小米YU7上市不到一週,產能不足成了其最大困境,這一短板也正被友商狙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智己、蔚來、極氪、智界、阿維塔等品牌均已啓動“截胡”策略。與YU7一樣,這幾個品牌旗下部分車型,曾經都對標特斯拉Model Y,以超越Model Y爲目的。

2024年,國內新能源市場上就曾經掀起過一場聲勢浩大的“六大車企圍攻Model Y”運動,短短一週左右,樂道 L60、極氪 7X、智界 R7、阿維塔 07、智己 LS6 和嵐圖知音共六款車型,一同打着對標 Model Y 的旗幟上市。但等塵埃落定,大家發現特斯拉仍穩坐“光明頂”。

特斯拉這座大山前,可謂是血流成河。進入2025年,衆多國內車企仍前仆後繼,但如今Model Y已經迎來可能迄今最強的挑戰者——小米YU7。沒有人統計兩場YU7的發佈會上雷軍總共提過多少次Model Y,反正我腦子已經是嗡嗡響了。雷軍認爲,後來者總有機會,那這場硬仗,YU7能贏嗎?爲什麼說YU7是最強的挑戰者,什麼是YU7有的,其他車沒有的?三分鐘,我們說一說。

對比其他車企,小米有不可複製的三張牌:

首先,小米足夠有錢。我已經不記得小米用了多少次“史上最強”形容自己的財報了,2025年Q1,小米集團總營收人民幣1113億元,連續兩個季度超千億;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107億元,市場預期小米今年達到400億利潤。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營收181億元,交付7.6萬臺,雖然在虧損,但已經縮窄至5億元,且毛利率高。不對比友商,只能說小米在造車這塊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大家需要注意,汽車只是小米的其中一塊業務,就算虧損也無所謂,集團總體強勁的營收能爲汽車持續輸血。簡單來說,小米汽車,死不了。

其次,小米對供應鏈的管理足夠好。供應商應付賬款週轉天數不超過60天新規出臺以後,小米迅速響應。有媒體統計,小米集團的賬期是99天,低於汽車行業平均付款週期170天。小米從成立之初就通過各種手段與供應商打造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比如建立聯合研發機制;通過外包和電商合作,在分銷、倉儲和廣告方面節約成本;採取直銷渠道,消除中間環節等。這些都已經被小米玩轉的經驗,同樣複用在小米汽車上。

最後,小米是國內唯一一家佈局“人車家全生態”的車企。去年年底,小米AIoT平臺連接的IoT設備數量增至9億臺,今年第一季度l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人民幣323億元。從今年1月開始,小米成爲全國唯一一家直接享受手機、家電和汽車所有品類國補的廠商。這爲小米汽車帶來了全新的想象力,比如當車輛接近家時,可以自動激活家裡的智能家居例程,又或者反過來,在家裡準備早餐時通過電視預熱汽車。

這麼多老闆中,雷軍似乎是浪漫體質,總擅長打感情牌,他說過很多話,比如“勇氣是人類最偉大的讚歌”、“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等。這次YU7發佈,他又說該名子取自莊子的《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 希望這次YU7成功起飛。

(文案、出鏡:何煦陽;拍攝、視頻:廖愷揚;海報:吳懷寬;編輯:吳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