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打工人的“夫妻肺片之王”,要被市場拋棄了?

作者 | 圍觀羣衆

比買Labubu盲盒更刺激的,是買紫燕的滷菜。

這種刺激感從拿到外賣盒就開始了。

你永遠想象不到,當年被無數打工人偏愛的“紫門”,如今“進化”到了什麼地步,從圓碗到長方形盒子,再到中間突起一個半球形大包,形狀越來越迷的同時,盒子也越來越扁。

很難不讓人懷疑紫燕的下一個目標是做“紫燕.zip”

揭開蓋子的刺激感不亞於揭曉薛定諤的謎底,你永遠不知道那份你期待許久的滷菜,有着怎樣可憐的分量——它讓你只能安慰自己,這絕非他人吃完的剩菜,而是“真正的寶寶碗”。

換算下來將近170塊一斤的夫妻肺片,“分量和女生手掌”一樣大小。濃眉大眼的中式滷菜背後,原來是法餐的精緻內核。

五分鐘後你悟了——獨身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夫妻本就是稀缺品,而物以稀爲貴。

遙想幾年前,紫燕還和你家樓下的夫妻滷味店沒什麼區別,處處透露着一股老實人的本分,由此得以在絕味、煌上煌、周黑鴨滷味三巨頭的封鎖之下,鴨貨大行其道的行業格局裡,被無數打工人託舉上了資本市場,在他們心中獲封“紫門”、“夫妻肺片之王”。

只是,時過境遷。

8月23日,紫燕食品發佈2025年中報,營收持續下降的同時,歸母淨利潤也創下2018年以來最差表現。

“背刺”打工人的紫燕,要被消費市場拋棄了?

紫燕爲什麼越來越貴了?

這跟它的經營模式有關。

光大證券研究院顯示,早在2019年,紫燕就已經是佐餐滷味(即配正餐吃,而非零食滷味)的龍頭了。截至2022年,5300多家門店數量也遠超賽道內其他品牌,去年門店數量超過6300家,甚至還成功出海,開到了澳洲。

如此迅猛的擴張速度,歸功於加盟的生意模式。

加盟,無數新消費品牌的白月光,蜜雪冰城、虎頭局、海底撈,都曾靠加盟實現了攻城略地。

但紫燕的加盟模式,卻與上述模式有些不同,簡而言之,它的加盟模式,是套“七傷拳”,傷人傷己。

紫燕的經銷模式爲一、二級並存。前者的路徑爲“公司——終端直營店”,後者爲“公司——經銷商——終端加盟商”。

顯而易見,後者觸達消費端的路徑更長。

這種帶個“中間商”的加盟模式的好處,在於加盟商和經銷商具備更大自主空間,對加盟商而言,總部只提供產品和品牌授權,其他事項一律與經銷商對接,既能減少擴張時的運營成本,還能提升效率。

但壞處在於,由於掌握相當的自主權,經銷商的話語權可能過度膨脹。

比如加盟費。“有品研究所”報道稱,紫燕總部規定的加盟費是8000/年/店,而經銷商轉手向加盟商收的加盟費爲12000元/年/店。

藍鯊消費曾統計,紫燕食品旗下最大的經銷商擁有866家門店,僅加盟費就能賺346萬元。

再比如給經銷商們的拿貨折扣。以夫妻肺片爲例,2018-2021年上半年,紫燕給經銷商的價格比直營門店的價格每千克分別低了45.57元、57.11元、80.62元和75.62元。

紫燕的本意,是希望藉此給加盟商們以資源傾斜,在擴張期吸引更多加盟商。事實證明這是成功的,但副作用十分明顯。

因爲經銷商們本身有定價權,加盟商們同樣有一定自主權,層層加碼之後,到消費者手中的夫妻肺片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就此,一個只有中間商賺錢,廠家和消費者都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問題是,既然二級經銷體系如此侵蝕利潤,爲何紫燕不取締?

這可能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2016年,紫燕食品實控人鍾懷軍及其女婿戈吳超(現董事長)將各路總經理和大區經理的股權無償進行回購,代價是將紫燕食品旗下1000多家加盟商的管理權、收益權以及區域拓展權劃轉至這些“封疆大吏”個人名下。

自此,紫燕食品門店從緩慢增長轉向爆發性增長,但在這段佳話背後,至少有兩個疑點。

其一,紫燕當年的估值高達26億元,這批股權對應的價值高達9億元。

請諸君換位思考,若你是手握股權的骨幹員工,你是選擇繼續持有,還是選擇拋棄到手的收益,冒着更大的風險和業績壓力,幫老東家去賣命打江山?

其二,人還是那些人,爲何在無償交出股權,讓渡到手的利益之後,反倒像磕了興奮劑一樣,攻城略地無往不利?

真相無從考據,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忠誠,除非有更大的利益和更值得期待的賺錢機會。

這套二級經銷模式更大的影響,是品控的削弱。

而這對紫燕的影響是致命的。

滷味其實能細分爲兩大類,一類爲休閒滷味,顧名思義充當的是零食的作用,代表品牌比如絕味食品、周黑鴨等。

另一類爲佐餐滷味,主要消費場景是正餐,代表品牌比如紫燕、廖記棒棒雞等。

兩者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以絕味和紫燕爲例,在生產端,由於紫燕的主要原料有牛肉和牛雜,大多數時候的價格都更高,而絕味由於全國化工廠佈局已積澱多年,規模效應更加明顯。

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多數時候,佐餐滷味在成本端並無優勢。

相比之下,由於佐餐滷味往往能作爲“快手菜”在餐桌上出現,且其品類、口味等相對更加多元,相對更加“剛需”,因此理論上具備更高復購率。

而高復購率,理論上能幫助其衝抵租金和人工的費用攤銷。因此佐餐滷味在經銷端更有優勢,也能進入良性發展。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高標準品控的基礎上,紫燕的品控,只能說一言難盡。

2024年12月,諸多網友在吃完紫燕的滷味之後均反映拉肚子,測評博主“老爸評測”因此購入相關產品檢測。

結果是,在紫燕百味雞的4個產品中,2個菌落超標,2個發現了過量的大腸菌羣,鴨脖和夫妻肺片這兩種產品,5個樣品的大腸菌羣都超出了最高安全限量,最高的一個超標290倍。

這是什麼概念?大腸菌羣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糞便,超標290倍,要麼是作爲原料的雞屁股沒洗乾淨,要麼......

12月6日,據中國網財經報道,紫燕食品投資者交流處工作人員迴應稱,一直將食品安全視爲企業生命線,“已下架有關產品。”

這並非孤例,在黑貓投訴上搜索“紫燕百味雞”,597條投訴大多圍繞各式食安問題,內含塑料刺、鐵環等“各式暗器”的有之,含蒼蠅、蛆等高蛋白的亦是層出不窮。

這實在令人唏噓,回望當年紫燕食品剛剛誕生的年代,三大鴨貨巨頭你來我往,各出奇招:

絕味鴨脖:8年開6000家分店,唯快不破;

煌上煌:講究性價比,穩字當頭;

周黑鴨:把零食滷味做成高端美食,精準打擊。

彼時年幼的紫燕食品,沒什麼壓倒性的優勢,唯一堅持的戰略打法,是:

家族企業管理,食品安全第一。

以此殺出重圍後,卻在開店速度與資本運作中迷失了初心,鍾懷軍退休後,戈吳超掌舵,他一改鐘的穩健風格,反倒在投資領域大殺四方,最新的戰績,是投資了網紅餐廳“祖師爺”綠茶餐廳。

戈吳超或許在爲紫燕尋求更加刺激的增長曲線,但在投資能產生收益之前,紫燕的財務狀況正在肉眼可見的惡化。

短債飆升至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連帶着資產負債率,也節節攀升,甚至與業務主動擴張時不相上下。

而數字之外,經營熟食,最重要的也許永遠不是新的刺激,對安全與穩健的堅守,更加彌足珍貴。

參考:

雞鴨大戰三部曲,商界

十問紫燕食品,估值之家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內容,系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及監管要求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官方網站、官方社媒、定期或臨時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商業建議。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業人物的內容,系依據合法渠道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媒體採訪、人物傳記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建議。

因採納本文,或受本文影響而採取的行爲及其導致的相應後果,智谷商業評論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