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臺幣、關稅夾擊 國人消費信心連4崩跌

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63.7點,與調查的六項指標同步連續4個月下跌。資料來源/中大臺經中心提供

國立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發佈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的調查結果,總指數爲63.7點,較上月下降1.23 點,調查六項指標亦全部下降,包括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票時機、購買耐久性財。從絕對水準來看,六項指標皆偏向悲觀。

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CCI 總指數和六項指標已出現連續4個月一起下降,且「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出現連續3月爲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在前2個月連續大幅下滑超過10點後,6月調查再度下滑至23.96點,月減2.86點。他分析,並不是臺股體質出現問題而讓民衆投資信心不足,而是來自兩大因素:一、川普對等關稅不確定性,二、新臺幣短期強勢升值,「下半年經濟將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

吳大任指出,關稅擾亂出口淡旺季慣例、增加廠商成本問題當然嚴重,而新臺幣兌美元匯率5月初、近日6月下旬都發生快速升值,廠商面對雙重龐大壓力,如今已陷入接單壓力弱,且出口拿到的美元現在換回新臺幣少了,毛利相對轉低、能付給員工薪水的能力也在下降。

自4月對等關稅公佈、且暫緩90天以來,臺股歷經重挫、反彈5,000點,重新站上22,400點,中大臺經中心調查的民衆投資股市信心卻沒有回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姚睿分析,有兩大原因,一是股市信心指數和臺股大盤脫鉤很久,臺股中的類股表現分歧愈來愈大,散戶投資的產業和自己本身就業的產業有所不同,表現佳的類股以光學電子半導體居多,傳產表現愈來愈差;第二項原因,她說,和調查方法有關,有些機構調查透過EMAIL,回捲者多數爲上市櫃公司,和中大臺經中心的電話調查接觸層面爲民衆佔多數,兩者得到的結果有所不同。

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的調查結果,總指數63.7點,創下113年5月以來、14個月的最低;六項指標中,物價水準信心32.47點,單月下降0.9點,爲113年6月以來、13個月的最低,就業機會70.71點,亦爲113年6月以來、13個月的最低;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兩項,分別爲77.06點、81.11點,同時創下113年5月以來、14個月的最低。

和房地產信心相關的耐久性財貨購買時機,6月調查爲96.88點,較上個月下降0.75點,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6月調查結果爲94.62點,單月較下降0.57點。吳大任指出,雖然兩項指標的下降幅度較少,但同樣都是創了109年(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距離現在4年11個月,而「2020年」的時間點是當年初開始發生疫情,等於民衆對房地產的信心現在幾乎就是回到當時的狀況,最明顯是交易量近乎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