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行人友善區 波浪人行道讓車輛自動減速
交通部今天邀請臺北市交通局,分享道安改善成果,在推動行人友善區部分,師大生活圈設置波浪人行道,讓車輛自然減速慢行。
臺北市交通局副局長常華珍與領交通安全科長鄭麗淑,分享臺北市的改善交通的績優措施與道安作爲。
鄭麗淑說,臺北市推動「臺北交通安心行」,增加既有路段行人空間,原本是5年計劃,後來縮短爲3年,盼加速改善行人通行環境,臺北市113年整體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112年減少8.67%,每10萬人的交通死亡人數,無論是24小時內或30日內,都是6都中最低。
鄭麗淑說,臺北市去年在大安區大學裡試辦「交通友善區」,事故件數減少22.22%、平均車速降低26.52%,今年透過裡辦公室凝聚里民共識後向市政府提案,並更名爲「行人友善區」,已有28裡提出申請,龍泉裡及古莊裡正施工中。
鄭麗淑以龍泉裡爲例,在龍泉街(和平東路至師大路39巷)以延伸轉角標線型人行道方式,使路口縮小(網熱議爲波浪人行道),使駕駛人接近路口時因道路縮減自然減速慢行,達裡內巷道減速慢行效果。
鄭麗淑說,古莊裡和龍泉裡的「行人友善區」完成後,連同之前的大學裡及正在規劃的龍坡裡和古風裡,可望將師大生活圈打造成全臺最大的行人友善區。
鄭麗淑說,今年臺北市的交通安全主軸爲「我看得見你、你看得見我」,同時落實「行人看見車輛,可以示意通過;車輛看見行人,可以主動停車讓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