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衛生大樓 鄰棟拆除遭毀損
臺北市歷史建築「衛生大樓」僅中間建築列爲歷史建築(藍色布幕處),兩側周邊建築計劃拆除,不料施工單位變更工序,上方薄殼建材掉落砸損到歷史建築本體。記者邱書昱/攝影
北市60年曆史建築「衛生大樓」日前被居民發現,兩側建築拆除時,竟砸損到文資本體,議員陳宥丞等人昨會勘,要求廠商趕緊補救。文化局表示,廠商未按計劃施作,已要求保護歷史建築本體,避免災損擴大,依文資法可處30萬到200萬。
衛生大樓建於1965年,爲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華美援公署及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專款贈與,建築平面呈不對稱H型,立面簡潔有條狀遮陽,屋頂設計成薄殼,不僅反應當時建築潮流,也代表臺灣防疫歷程。
該建築連棟,僅有中間建物列爲歷史建築,左右兩側建物不具文資身分,因此所有權單位計劃將兩側建築拆除,當地居民7月26日發現中間建物的女兒牆及花磚立面破損,當下和新光里長龔睿堉反映。
陳宥丞說,初步調查是施工單位未按照原先工序,導致拆除左右建築的薄殼掉落,他質疑,既然中間建築具有文資身份,那周遭建物施作時,應該要更仔細保護文資本體,避免受損。龔睿堉說,對文資傷害已造成,施工廠商沒有細心和專業,應該要撤換。
文化局接獲通報後,27日派員到場瞭解、停工,28日文資委員到場會勘,查出沒有及時搭中間歷史建築保護措施,才發生兩側建物施工時薄殼掉落,損及歷史建築。兩側建物並非文資,不過因爲緊鄰歷史建築,仍有提報文資審議且通過後才施作,但施工單位沒按計劃施作,文化局會開相關會議認定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