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三害之一又是金雞母 核三與恆春人40年的愛惡交織
屏東的核三廠曾被視爲「恆春三害」之一,但核三員工約一成是恆春在地人,每年二點四億回饋金挹注地方社福,每年十億元維護費用約一百多個案子外包,是不少人養家活口的重要養分;核三廠四十年來改變恆春生態,也讓在地人對它愛惡交織。
被稱爲「末代廠長」的核三廠長高起於一九八四年進入臺電,首站分發到核三廠,一待四十多年。他說,早把核三廠當成家,猶記得當初從臺北提着行李隻身到核三報到的青澀忐忑畫面,一路走來見證恆春的變化及臺灣核電技術的進步,如今卻要負責核三停機除役,感慨萬千。
南漂到核三廠服務的陳姓員工雖已退休五年,對核三廠仍有很深的情感。他在覈三廠卅五年,也在恆春成家立業,成爲道地的恆春人。
他說,剛到核三廠時周邊荒涼,南灣僅一家麪店、一家海產店,墾丁也沒什麼遊客,許多道路是爲讓大型機具進駐興建核三廠才鋪設,建廠時幾千人投入,運轉後員工都在恆春生活、消費,爲恆春帶來繁榮。
核三廠所在的恆春鎮南灣裡,里民擁核、反核都有,里長葉啓俊表態支持核電,但也坦言過去核三廠發生大小事故,雖不致到輻射外泄,卻也嚇壞當地人。反核的王姓居民則指出,有些恆春人視核三廠爲「恆春三害」之首,恆春斷層就在覈三廠門口,外地人需要便宜的電,卻用恆春人的命去換。
四十年來,每逢核三廠發生事故,總有政治人物帶隊進廠抗議,甚至多任縣長爲震怒,今年三月核三廠一場小火警,突然冒出濃煙嚇壞恆春鎮民,恆春鎮代會主席趙記明甚至爲廠方未通報憤而駕車衝撞大門,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有居民認爲核三廠是恆春半島最大的嫌惡設施,但在停役時卻想起它的好,甚至有些依依不捨。
核三廠每年二億四千萬元的回饋金,對恆春半島各鄉鎮是重要的財政來源,尤其周邊的恆春、車城、滿州、牡丹四個鄉鎮,用於社福補助,包括生活福利金、教育補助、老人年金等,及購買機具、辦活動等經費,可說是「社福金雞母」。
另外,每年核三約有十億元維護費,外包一百多個案子,包括廠內歲修、各類機電維修等,不少包商、工人都說,全靠核三養活家庭,更別提核三廠五百多名員工在恆春生活,等於五百個家庭,帶來的飲食、住宿、消費等經濟收益,九成南漂員工都在國境之南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