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繁榮 怕核災 恆春人愛恨40年

臺電核三廠2號機將於17日完成反應爐停機工作,臺灣進入無核家園。(羅琦文攝)

核電廠興建始於10大建設的核一廠,核能發電延伸計劃的核二、核三後續列入12大建設計劃。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1978年興建,1號機組1984年開始運作,雖曾發生大小事件,卻也因帶來繁榮及回饋金,與地方有着錯綜複雜的關係,40年來讓恆春人愛恨交織。

核三廠多年來發生過的事故,雖未到核輻射外泄的危險層級,但每一次的意外總讓恆春人驚恐不已,今年3月6日中午,核三廠區內突然冒出熊熊大火,濃煙在數公里外可見,嚇壞恆春鎮民。火勢雖在半小時內撲滅,仍讓鎮民心有餘悸,恆春鎮代會主席趙記明甚至憤而駕車衝撞大門,成爲核三停役前意外插曲,當地居民笑說,民代帶隊抗議早成爲數十年來的日常。

1984年核三廠誤開輻射廢水閥門,少量廢水流入南灣海域引起居民驚疑,一度不敢食用當地漁獲;由於出水口排水溫度高,在1987至1988年間造成珊瑚白化、危及生態;由於廠房興建時間早於國家公園成立,碩大灰色的圍阻體座落國境之南,被視爲最大嫌惡設施。

40年來恆春居民對核三廠從戒慎恐懼到習以爲常,加上每年核三廠的睦鄰回饋金,更是恆春半島各鄉鎮最重要的財政來源,部分居民擔心核三停役後回饋縮水,鄉鎮社福建設斷炊,多數居民認爲只要安全有保障、回饋再加碼,並不反對核三延役。

恆春鎮長尤史經指出,恆春半島4個鄉鎮長及地方上有7成居民都贊成核三要延役,因爲如果除役,首先會有一波失業潮,進而影響地方消費、商業及經濟。核三廠雖如期停機,評估重新運轉需3年半時間,但他曾聽說如果儘速執行,只需1年半即可重啓,歐美先進國家都用核電,核安不是問題,他堅決表態,希望能用安全穩定便宜的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