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挖路規費 改採分級制

爲避免道路常修補惹民怨,市府研議考量「社會成本」,調高常挖路管線道路規費。工務局昨表示,明年起133條易壅塞道路,基本規費從800元調整到1000元,每日費用按路段不同,最高從200調整爲600元,盼減少施工天數。

新工處今年初修正「北市道路挖掘各項費用收費標準」,將道路挖掘規費從800調高至1000元,施工一天增加200元。當時市長蔣萬安認爲,挖路影響市民生活和交通,要求工務局研擬調高1年內連續申挖規費,應加入「社會成本」考量。

工務局昨赴議會工作報告指出,已將交通易壅塞情形、路寬分級等條件納考量,新版除基本規費調高至1000元,並針對路寬小於8公尺、大於8公尺、易壅塞路段,每日加收費分爲200、400、600元,施工前就必須申報施工天數並支付費用。

道管中心主任陳昭志說,「社會成本」較難實質化定義,市府有針對水、電等相關成本去計劃一個合理成本費用,全臺北共133條易壅塞道路,車流量長時間偏大,包含信義路、仁愛路等,若施工導致部分車道封閉易塞車,經過討論後將行政支出、施工影響用路人不便所耗費社會成本,計算出來合理的收費。

議員詹爲元表示,制度調整,施工單位未必有感,建議工務局針對非不可抗力情況,研議更嚴格的罰款或累計費用;議員洪健益說,規費調整可先試辦,但沒有單位希望工期延長,路面不平整應從制度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