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5年道路挖掘累計3.2萬件 新工處違規率515%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左)若要降低違規數,要着重的是教育訓練及現場駐點人員有無做提醒,目前局處有加強教育訓練及罰則,且違規率也已慢慢下降。(邱芊攝)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指出,局處應好好思考,爲何平均違規率6%多年未明顯下降。(溫予菱攝)

臺北市2020年至2024年止累計共3.2萬件道路施工,違規率最高的是新工處高達515%,常見的違規行爲包括,未通報施工資訊,且因道路養護單位維護不周,更造成2人死亡及280人受傷。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指出,局處應好好思考,爲何平均違規率6%多年未明顯下降。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則表示,目前有加強教育訓練及罰則,違規狀況已有緩解。

臺北巿2024年11月民意調查,有54.4%的民衆對道路挖補造成生活不便感到不滿。汪志冰表示,依「臺北巿道路挖掘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道路挖掘須事先向道管中心申請並繳納許可規費及修復費後始得領取許可證,每案許可基本規費只要800元,再按施工日期加計每日200元,據統計2020年至2024年止,5年間累計共3.2萬件道路施工,申請案從6539件逐年下降到去年6129件,平均降幅約1.5%。

汪志冰指出,但累計共有1905違規案件,平均違規率仍達6%,其中蟬聯違規冠軍的府內機關與府外機關分別爲自來水事業處和臺電公司,累計各有180件及647件,而違規率最高的則是新工處高達515%,最常見違規行爲則是未通報各項施工資訊,此外因道路養護單位維護不周,更造成2人死亡及280人受傷。汪志冰直言,市府要好好思考爲何平均違規率沒明顯下降,且許可規費是否過於便宜,以致施工單位根本不當回事也值得討論。

汪志冰說明,儘管道路施工監造及現場管理人員有認證機制,每3年也須回訓,可是這些違規單位幾乎都是慣犯,財大氣粗麪對裁罰不痛不癢,要求道管中心應再精進對違規施工單位監督,考慮提高規費;對累犯的單位或廠商加重罰款,對其所有施工案應加強抽查;同時每年應採取對違規單位,除了罰款及記點以外,辦理講習再教育課程等。

對此,黃一平表示,前3名違規單位臺電公司、中華電信、自來水事業處的違規理由,都與行政作爲有關,如沒收掉一期施工或是沒有落實通報,目前會透過錄影及回傳道管中心後的監控,瞭解現場執行狀況。

黃一平認爲,若要降低違規數,要着重的是教育訓練及現場駐點人員有無做提醒,目前局處有加強教育訓練及罰則,且違規率也已慢慢下降,定期半年時間都會邀請相關管線單位就案例討論,挖掘上如何整合管線,在同個路段減少不同單位開挖,也會設定內控目標,每年違規數不要超過2%,去年已達到1.8%。

新工處處長林昆虎強調,每年單位的施工人員都會更替,因此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但局處每年都會做相關教育訓練,未來會針對此問題做更相對應的教學。黃一平也承諾針對議員的訴求,會於1個月內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