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團補助挨批看得到吃不到 青年局:兼顧資源分配

北市推出「協助青年多元發展補助」,透過經費補助協助學校社團、青年團體舉辦多元活動,但每期每案僅補貼2萬元,更限制僅「非營利、無販售行爲」的活動纔可領取。議員憂,重重限制下,舉辦活動意願大打折扣。示意圖。圖/北市青年局提供

臺北市推「協助青年多元發展補助」,協助社團、青年團體辦多元活動,每期每案僅補貼2萬元,更限制「非營利、無販售行爲」活動纔可領取。議員質疑重重限制過多,影響辦活動及申請意願。青年局表示,若跨校、具公益、全國性等,最高補助10萬元。

據瞭解,青年局設定每案補助上限2萬元,是依「中央對直轄市計劃及預算考覈要點」,對同一民間團體補助金額,每一年度不超過2萬5千元。議員顏若芳指,社團並非立案民間團體,應不適用該規範,過去北市府補助觀光、商圈活動,動輒數十萬,青年局沒理由做不到。

顏若芳也發現,規範另限制「非營利、無販售行爲」纔可領取補助,許多社團、學生會辦大型演唱會及市集,可能售票或販售小物賺取社費,雖有盈利但未私用,若補助金額不足又重重限制,恐讓補助看得到卻吃不到。

青年局表示,計劃案以2萬元爲上限,是爲提高資源分配效率、照顧更多青年,申請案經認定具跨校性質、公益性或爲全國性活動,可視情形提高補助。

顏若芳說,一般社團成果發表,需要更好的軟硬體設備,向廠商租借動輒數萬元,青年局補助杯水車薪,不應把學生社團只侷限於校內,若要提升多元發展補助規模,就要解除不必要的補助資格限制,才能加大力道支援學生社團發展。

青年局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受理超過百件申請,有多件跨校或具公益性質提案,獲最高達10萬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