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每天5起虐老案…社會局代墊安置費 6千萬恐成呆帳

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世代衝突演變成家暴頻傳,議員指去年日均5件老人受虐發生。本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世代衝突演變成家暴頻傳,議員指去年日均5件老人受虐發生,社會局5年協助安置並代墊上億元費用,至今仍近6千萬元未獲清償,恐成呆帳,保護老人卻是全體市民埋單,有失公平,應積極追討。社會局說,最後會採強制執行。

扶養比逐年下降,北市親屬照顧壓力加重,產生暴力原因如都會環境、工作狀態造成疏離感或情緒議題等。

議員汪志冰發現老人保護通報案從2020年1384件增至去年1769件,去年平均每天有5件老人受虐;受暴樣態最多是精神暴力50%、肢體暴力45%,其餘是遺棄、疏忽照顧及財務侵佔;施暴者以子女、孫子女等直系血親最多,從647人增至1130人。

若長者有身體、健康危難時,社會局可依老人福利法緊急安置在安養中心、養護中心、住宿型長照機構等老福機構,代墊費用再向親屬請求返還,一年代墊5760萬元。汪說,安置人數從149人增至227人,5年累計612件、近1.1億元,仍有324件、近6000萬元未獲清償,「扶養義務人須負責任,不能成呆帳讓所有市民承擔。」

社會局長姚淑文迴應,老人保護案新興問題如青少年虐待家長,但卑親屬對尊親屬仍以對長者最嚴重,超過8成爲子女或子孫,以言語辱罵最多,有的不讓睡覺、沒給良好環境或虐待、恐嚇,也有因照顧而致家暴、子女本身情緒困擾、甚至與金錢期待、要求等因素有關。

她說,喘息照顧是目前重點政策,社會局持續布建日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一年超過400萬人次長者使用,盼儘量減輕家庭照顧的壓力。代墊費部分,社會局把長者送到安全處後,會開親屬會議、清償會議,若家屬都不理,最後會採強制執行,但對方沒財產也是一樣結果。

社會局補充,「先⾏⽀付⽼⼈保護安置費⽤案件追償作業原則」是安置⽇起1年內以書⾯⾏政處分通知義務⼈繳回,期限內未提減輕或免除費⽤的申請且未如期繳回費⽤,社會局1年內移送⾏政執⾏,並列爲懸帳案件定期追蹤償還進度。

臺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林金立說,主管機關會先協商追討安置費,若協商不成就送強制執行,兩者是必要手段。有可能是被安置對象有多位家人,此牽涉到誰繳、分配問題,而非沒錢繳,經相關單位依法通知,要求所有應負擔的義務人必須一起面對。

林金立說,老人保護的緊急安置是最差手段,通常是以最少限制爲原則,是否真的非安置不可?社會局也可透找家屬協商,給予警告、加強防治輔導或找其他照顧服務介入,分擔照顧者的壓力,讓長輩繼續住在本來家裡;若持續發生類似情形,應聲請保護令,讓打人者遠離。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