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受虐案暴增 北市代墊6千萬安置費 恐由全民買單
臺北巿邁入「超高齡社會」,但也衍生出家庭暴力隱憂,2024年每天平均發生5件老人受虐案,近5年內通報案成長1.2倍,市府代墊的安置費至今仍有6000萬元未獲清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臺北巿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但也衍生世代衝突甚至家庭暴力事件,2024年每天平均發生5件老人受虐案,近5年內通報案成長1.2倍。國民黨北市議員汪志冰指出,應成立老人保護專責單位瞭解實際問題,市府代墊的安置費6000萬也須積極追償。北市社會局迴應,市府現已有家庭照顧方案,進一步措施研擬會在2個月內提出報告;安置費追償將於1年內移送⾏政執⾏,列爲懸帳案件定期追蹤償還進度。
截至2025年7月,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數爲58萬人,佔北巿總人口數245萬人的23.7%,且呈現逐年增長。汪志冰表示,國內因低生育率、少子化及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65歲以上人口比率因此而上升,延伸出老人照顧、福利等議題,其中老人受虐案也受關注。
社會局資料顯示,北市2020年至2024年老人保護通報數從1384件攀升到1769件、增加1.2倍,以去年爲例,平均每天有5位老人受到虐待;受暴樣態主要分爲3大項,以佔50%的精神暴力爲最大宗,其次肢體暴力45%,剩餘5%則爲遺棄、疏忽照顧及財務侵佔。汪志冰說,其中施暴者多爲子女、孫子女,5年內從647人雙倍增長到1130人,然多數受虐長者認爲家醜不可外揚、隱忍不發,恐有更多受虐事件不得而知。
汪志冰指出,依《老人福利法》老人保護案件若致使發生身體、健康危難情形時,可安置至安養中心或長照機構,相關費用由主管機關先行支付,再向本人、配偶、子女或孫子女請求返還;5年內受安置人數從149人增至227人,代墊安置費用約1億1千萬元,其中45%已受償,但仍有6000萬元未獲清償,其中個案最高欠繳金額爲130萬元、積欠最久者長達9年。
汪志冰說表示,因物價通膨,5年內的每月平均安置費由2萬8281元成長4萬1000元、145%,從老人受虐攀升的速度來看,將來安置需求恐日益增加,相關機構牀位數是否充足、未來安置費用代墊及求償等,都是需克服的課題。
汪志冰建議,老人受虐通常發生在家中,照顧者因長期照顧壓力或是不堪經濟負荷,社會局應建置老人專責單位和裡鄰關懷預防機制 ,瞭解個案問題、提供適當資源如心理諮商、喘息服務等,讓照顧者能向外求援及善用,同時追蹤避免再犯、減少悲劇發生;至於代墊安置費用應由扶養義務人負起責任,不能因此成爲呆帳讓市民承擔。
社會局表示,北市訂有安置費⽤追償原則,會於安置⽇起1年內以書⾯⾏政處分通知義務⼈繳回,如義務⼈未於期限內提出減輕或免除費⽤申請且未如期繳回費⽤,將於1年內移送⾏政執⾏,並列爲懸帳案件定期追蹤償還進度。
社會局也指出,現行已有針對社區內預防措施,如家防中心自行或補助民間單位辦理在地宣導防治措施、社區防暴宣講師,也辦理老人預防性關懷服務計劃,倘家暴案件有密集性關懷訪視需求,則2週一次關懷訪視服務,包括追蹤人身安全、受照顧情形、照顧知能、轉介喘息服務等;另也加強通報人員敏感度,針對社工員、長照人員、機構人員辦理老人疏忽辨識工具及老人保護主題課程,期服務對象遇有相關情形,儘速通報。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拒絕家庭暴力,請撥打110、11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