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酷AI學習系統上線 專家建議強化影音互動 提升教師應用力

因應AI快速發展,臺北市教育局於2023年打造AI智慧教學輔助平臺「酷AI學習系統」,除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外,也提供教師出題、批閱工具。(圖/教育局)

因應AI快速發展,臺北市教育局於2023年打造AI智慧教學輔助平臺「酷AI學習系統」,除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外,也提供教師出題、批閱工具,由於教師普遍缺乏應用經驗,教育局則發佈學習指引、獎勵機制,在輔助應用的同時,也增加學習誘因。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建議,應透過豐富的影音教學及具備互動性的數位平臺增加學習效率,才能確實提升老師應用AI能力。

教育局於2023年推出全新整合型AI智慧教學輔助系統「酷AI學習系統」,提供3+2項AI功能,包含3項幫助學生學習的「AI學習小幫手」、「AI口說練習」、「AI學習加油站」及2項有關教師教學的「AI輔助出題」及「AI輔助作文批閱」,於去年底再新增「GPT-4o學習小幫手Neo」、「AI語音聽力練習」、「AI輔助手寫批閱」、「AI生成對抗出題」,以及自學課程包及獎勵機制等服務,除輔助學生自主學習,也爲教師提供創新教學與輔助工具。

同時在技術面取得「學習成效診斷系統」及「學生專注度即時抽測系統」2項專利,能夠即時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爲,並預測學習成效,協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幫助個別學生獲得即時指導,「酷AI學習系統」自2023年底正式上線,截至2025年8月,累積使用人次突破57萬。

教育局表示,「酷AI」推動初期,教師普遍缺乏生成式AI應用經驗,因此特別發佈《生成式AI工具輔助教學與學習指引》,一一說明工具及其功能,引導教育現場教師應用AI輔助教學,現階段則全面推動北市各校積極運用「酷AI」發展創新教學,並持續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表示,於酷AI推動初期即辦理教師研習,積極鼓勵學生及老師使用酷AI系統,並培育11位酷課師爲酷AI種子教師,依據不同學科及教學目標,協助推廣酷AI於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但她建議教育局若能提供更豐富多元的課程包,讓教師能依據不同學科及學生的程度選用,將有助於加速酷AI在教學現場的普及與深化。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科技日新月異,即使老師很聰明,但如果只是提供文字指引,讓老師自行看和操作,效果恐怕不佳,因此必須要有額外的支援機制,建議可參考金管會針對從業人員的回訓機制。

王瀚陽說明,此回訓機制是透過數位學習平臺實施,平臺會提供線上影音課程,學員觀看影片時可能會穿插測驗或其他互動環節,以確保學員不僅是被動觀看,而是確實吸收內容,此外學習平臺會追蹤學員的學習時數,學員需要選課並完成指定時數的課程,才能達到回訓要求。

王瀚陽說,關鍵在於不只提供靜態的文字指引,而是透過豐富的影音教學、直播課程以及具備互動性和時數追蹤功能的數位平臺,讓教師能夠在彈性且有效率的環境下學習,才能確保老師能確實擁有AI教學系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