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教研提升教師學段銜接能力
九年一貫制學校的“一貫”優勢,常因學段教研割裂而懸置。要實現真正的“一貫”,關鍵在於打破學段壁壘,提升教師的學段銜接能力。作爲浙江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先行校,浙江省麗水市實驗學校立足辦學特點,以“雙線融合、三同工程、四位一體”爲實施路徑,探索了教研一體化新機制,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聯動、閉環驅動的教研新生態,實現教師從“分段作戰”到“貫通育人”的質變。
“雙線融合”是教研一體化的機制創新。針對教研與教學“兩張皮”、學段資源難以互補的痛點,學校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制優勢,構建了“指導+實踐”的雙線融合教研機制,橫向由特級教師領銜組建“跨學段名師工作坊”,爲銜接教研提供專業教研指導,縱向建立由學科教研團隊和教師成長共同體組成的“中小學學科共同體”。雙線並行打破了傳統學段壁壘,讓中小學教師在共研知識斷層點的過程中形成了教學共識。如數學組繪製的“方程教學能力鏈”,明確六年級重在情境建模、七年級聚焦符號轉化,就是這一機制下的典型成果。
“三同工程”是教研一體化的實踐路徑。針對六、七年級教學“陡坡斷層”、教師互不瞭解學情教法的痛點,學校採用同課共研、同臺共進、同題共究“三同工程”精準破解銜接難題。“同課共研”聚焦銜接難點,如開展“中小學同課共研《貓》”活動,小學側重觀察描寫訓練,初中聚焦主題隱喻分析,聯合設計跨學段任務單,在對比碰撞中深刻理解學段差異與銜接要點。“同臺共進”實施青年教師“128+N”培養模式(1份發展規劃、2位導師、8維考覈機制、N元發展平臺),開展青年教師擂臺賽,一年起好步、兩年過好關、三年上臺階、四年展實力、五年顯身手,通過擂臺比拼,讓教師全員捲入式參與和幫扶,促進教師共同進步。中小學同臺開展單元學歷案、項目化學習、精準教學等項目式教研活動,強化學教方式變革的銜接性思考。“同題共究”大力推行“課題式教研”,其核心亮點在於:驅動問題真實、聚焦成果產出、活動連續貫通、解放教師思維,極大提升參與深度與效能。如課題“中小學數學校本作業開發”,集結中小學教師共同研究,獲省教學研究課題三等獎。近三年,學校教師人人蔘與課題研究。
“四位一體”是教研一體化的保障體系。學校建立科研、教研、評價、培訓“四位一體”協同機制:梳理銜接理論依據,開發銜接課例與策略,評價追蹤銜接年級學生適應性數據,培訓轉化校本課程,這種閉環系統確保了教研成果的有效落地。
通過系統推進一體化教研,教師加深了對相鄰學段課程、教學與學生的認知,銜接教學的自覺性與能力顯著提升,更在共同體的深度互動中實現了科研能力、合作精神的同步飛躍。
(作者系浙江省麗水市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29日 第05版
作者:楊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