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僅35名學校營養師 百所中小學照護不均 議員籲比照基隆改革
臺北市教育局僅對設有廚房並自行或委託供餐,且40班以上的高中職以下學校配置營養師,目前僅編列35名。(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教育局僅對設有廚房並自行或委託供餐,且40班以上的高中職以下學校配置營養師,目前僅編列35名,導致其他規模學校學生無法享有均等營養照護。臺北市議員劉耀仁要求,北市教育局參考基隆修訂自治規則,建立以班級數與行政區爲基礎的配置原則。教育局迴應,將持續評估增聘營養師及修訂要點,讓每位學童都享有營養均衡餐點。
劉耀仁指出,教育局目前依《學校衛生法》第23條之1規定,僅對設有廚房並自行或委託供餐、且40班以上」學校訂有營養師配置門檻,「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午餐供應執行要點」也並未納入跨校聯合聘任機制,沒有編制營養師明確人力基準,導致其他規模學校學生無法享有均等營養照護與食育資源。
劉耀仁說,依據教育局113學年度資料盤點,臺北市高中職以下「班級數超過40班」學校共94所,依法至少應配置94名營養師,若參考基隆市訂定《學校午餐自治條例》,以行政區爲基礎,推算未達40班學校透過區域整並後,應再增設141名營養師,合計全市合理人力需求爲235名,顯見《學校衛生法》適用範圍過窄。
劉耀仁建議,教育局參考基隆市訂定自治條例,建立以班級數與行政區爲基礎的配置原則,使營養師職位納入學校人力長期發展規畫。
教育局迴應,依《學校衛生法》第23條之1規定,本市市立學校供餐班級數40班以上且自設廚房之學校均已編制營養師,計有35名,國小32名、高中2名、特教學校1名,符合法規規範。
教育局訂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餐飲衛生管理輔導訪視計劃」,每位營養師除須負責本校及供餐學校營養午餐及營養教育事宜外,也要實地訪視,協助輔導無營養師學校供餐情形。
教育局已規畫2025年以主聘學校營養師跨校服務方式,增聘9名營養師,國小8名、國中1名,目前已成功增聘5名營養師,將請學校持續甄選餘4名營養師,將持續評估增聘營養師及修訂「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午餐供應執行要點」,更全面守護本市學生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