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交通工程常見延遲決標 議員曝原因:人力青黃不接
臺北市議會交通部門質詢。記者楊正海/攝影
北市交工處例行性工程近幾年多能在每年第一季就完成決標,議員王欣儀下午質詢指出,他接獲里長反映,市長蔣萬安上任後,卻逐年延遲決標,包括交通標線、標誌及安全設施和鄰里交通改善工程等,過去多能提早規畫如期執行,現在卻延至年中才決標。交通局坦言,過去人力上青黃不接,但加強訓練後現已改善。
北市議會下午交通部門質詢,王欣儀指出,她調出近5年數據,像交通標線工程,民國111年前多在2月決標,112延至7月、113爲6月,今年更延至今天下午;交通標誌及安全設施,112、113年皆延至5至6月決標,明顯晚於往年。
另外,她說,鄰里交通改善工程112、113年也是分別在7月、5月決標,今年雖與交通標誌合併標案,提早至3月決標,但仍較111年以前晚;標線型人行道、號誌、內照式標誌,113年多延至5月,今年甚至拖到5月下旬纔會決標。
針對紅黃線調整,王欣儀也說,自114年起交工處將業務轉由停管處辦理,表面上是「提升效率」,實際卻問題連連。像車格塗銷與紅線繪製由不同單位負責,導致作業脫節、違停嚴重;補繪與新繪需兩單位協調派工;「單點」畫紅黃線是停管處負責,畫「整段」則還是找交工,定義模糊又費時;連家長接送區也要「一單位規畫、另一單位施作」,徒增行政成本。
交工處長張建華表示,過去因人力上青黃不接, 現已改善,今年的案子都已經決標,未來備標會提早進行,也簡化程序,製作SOP加強教育訓練,讓同仁趕快上手,將時間再提前。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市府對此也有檢討,因有些新人進來,對程序不熟,但今年已經做了改善,會要求下半年就備標。至於紅黃線施工,因多數紅黃線都與「停車管制」相關,因此分工給停管處,交工處的人力就可以省下來,會盡快度過交接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