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工地噪音、粉塵擾民 議員籲納管

北市環保局積極推動智慧工地管理,噪音微型感測器偵測超標後,啓動警告訊息。圖/臺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前年10月1日起要求轄內新建、拆除工程應於申報施工計劃書時,提報監測及污染防制設施,北市建築密集度高,卻未「強制納管」,議員批「佛系輔導」,要求比照新北。北市允諾,建管處將邀環保局共同研議可執行方式。

新北2021年起,開始將環境污染、勞工安全、建物施工品質等,納入友善工地評選條件,工務局表示,過往都是規模較大,或是比較有自我要求的建商,纔會有污染監測裝備,市府決定要求所有工地配合辦理。

工務局表示,推行之後,有助建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相關陳情也降低,前年10月起,將污染防治管理等措施,納入建案申報施工計劃時應落實辦理事項,打造低碳及友善的工作環境。

北市營建工地環境污染陳情案去年5694件,今年至10月中旬4723件,議員侯漢廷指出,雖然數據下降,但噪音、粉塵仍是市民的惡夢,新北明訂工地空品與噪音感測器、隔音設備等,已提升至法定層級,但北市處於「佛系」輔導業者導入,欠缺強制力,「希望北市向新北學習」。

環保局表示,已訂定「智慧工地設置及連線指引」供營建工地裝設空品及噪音感測器,北市已有65處工地共裝143顆感測器;工地工程金額達2億元以上,除裝設感測器外,還須比照環評工地管制模式,將監測數據上傳至環保局平臺。已請建管處參考,比照新北將該指引納入工地施工計劃書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