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導入AI平臺 打造電動車人才

北市南港高工學生操作AI智慧機器手臂車檢驗平臺,發現人肉眼無法辨別的細節。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純電動車有2萬5千輛居全臺之冠,在南港高工成立全國唯一汽機車雙專業的「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不僅與高中職合作,還從國中端就培養人才;不過面臨缺工嚴重,業界也表示,培養人才還要能留住人才。

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是以原有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爲基礎打造,這次獲納智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捐純電休旅車等資源、東亞通信提供充電樁、捷能動力捐贈三合一動力系統、重威企業送系統櫃與專業工具等。

教育局也添購業界最新電動車專業維修檢測工具設備儀器、電動車輪胎半自動拆裝平臺、ADAS智慧駕駛四輪定位儀、雙柱頂車機、充電樁、滅火毯。最大亮點在導入AI智慧機器手臂車檢驗平臺,透過AI深度學習模型呈現精準檢測結果。

港工汽車科二年級蔡宗諺表示,AI機械手臂可以更詳細檢查車輛,發現肉眼無法辨別細節,甚至能縮短作業,實作有助未來就業。

市長蔣萬安揭牌致詞時說,電動車不只是交通運具的變革,更是全世界淨零轉型、智慧城市發展非常重要關鍵,臺灣要能夠迎向各方面的挑戰,就要有源源不絕優秀人才注入,投資下一代就是投資臺北的未來。

港工校長蕭爲康指出,中心向下紮根到國中端,已與明湖國中、三民國中、萬華國中、懷生國中及南港高中合作,辦電動車初級保養與AI環車檢查系統體驗課程,國中生透過參訪與實作,及早接觸綠能產業。

光陽營業部部長謝俊弘表示,目前許多門市遇到的問題是找不到學徒,這兩年雙北部分門市積極與各高職相關科系產學合作,學生放學後到門市工讀,不只學習技術,也能及早了解市場生態與現況。

他認爲學生畢業前不只在學校上課,若能到工廠或門市學習,提早與業界銜接,未來才能真正留在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