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2.5萬輛居全臺之冠 北市導入AI科技打造人才基地今揭牌
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的教學重點不只電動機車,也納入電動汽車。記者林佳彣/攝影
電動車近年快速發展,北市在南港高工成立全國唯一汽機車雙專業的「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更跨域導入AI技術。今天揭牌儀式,市長蔣萬安說,全球電動車產業趨勢,專業人才的需求大,投資下一代就是投資臺北的未來。
南港高工2019年成立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當時以電動機車爲主要的教學目標,隨着全球電動車產業全面轉型及發展的趨勢,中心今年將電動汽車納入教學重點,全面升級共3大亮點。
一是納智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挹注資源、專業訓練,以及擬定課綱、編撰教材、認證制度等,也捐贈品牌純電休旅車n7,讓學生與產業緊密結合;二是課程以淨零、環保、節能爲核心;三是跨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包括AI智慧機器手臂車檢驗平臺等自動化技術。
港工汽車科二年級蔡宗諺表示,電動車、AI是全球趨勢,路上的電動車會愈來愈多,導入AI科技後,AI機械手臂可以更詳細檢查,發現人肉眼無法辨別的細節,甚至能縮短作業時間,產學合作也有助於未來就業。
蔣萬安致詞說,北市目前純電動車有2萬5000輛,是全臺各縣市數量最多的城市,國際能源總署預估2030年電動車銷售量將達2200萬輛。電動車不只是交通運具的變革,更是全世界淨零轉型、智慧城市發展非常重要的關鍵,臺灣要能夠迎向各方面的挑戰,就要有源源不絕優秀人才注入,投資下一代就是投資臺北的未來。
教育局提及,感謝納智捷捐贈純電休旅車、東亞通信提供充電樁、捷能動力捐贈三合一動力系統、重威企業贈送系統櫃與專業工具,總價逾200萬元,教育局則投入逾700萬元,添購業界最新電車維修檢測工具設備儀器等,優化教學場域。
港工校長蕭爲康指出,該中心向下紮根到國中端,已與明湖國中、三民國中、萬華國中、懷生國中及南港高中合作,舉辦電動車初級保養與AI環車檢查系統體驗課程,國中生透過參訪與實作可及早接觸綠能產業。
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導入跨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包括AI智慧機器手臂車檢驗平臺等自動化技術。記者林佳彣/攝影
納智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品牌純電休旅車n7給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府在南港高工成立全國唯一汽機車雙專業的「臺北市智慧電動車技術教學中心」,今天揭牌儀式。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南港高工學生操作AI智慧機器手臂車檢驗平臺,AI機械手臂可更詳細檢查,發現人肉眼無法辨別的細節。記者林佳彣/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