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AI打詐超強!半年蒐報2萬件詐騙廣告 還會「成長進化」
北市府今年2月跨局處成立「打詐小組」,3月便啓動自主研發的AI詐騙廣告偵測系統,不僅是地方政府首創,且24小時不間斷偵測,會自動標記、截圖、封存原始碼等確保證據完整,且還會「進化」辨識新的詐騙型態,半年已搜報逾2萬則涉詐廣告,要求平臺下架。
專責打詐的北市刑警大隊經濟組長林承緯表示,系統結合自然語言分析等技術,能針對「假投資、假求職、假中獎、假交友、騙帳戶」等主要詐欺模式建立多重判斷模組,即時比對文字、影像與連結特徵。
系統一旦辨識到高風險語句或圖片,就會自動標記、截圖、封存原始碼並加蓋時間戳記,確保證據完整與法律效力。AI能24小時不中斷搜報,效率遠超人工檢舉,「我們找到的每一則涉詐廣告,都是平臺本來應該負起的審覈責任。」
警方統計,今年截至9月底止,北市AI系統已協助搜報逾2萬千則涉詐廣告,透過AI分析也顯示,詐騙廣告出資樣態高度集中且重複,30日內新創帳號比例達6成,幾乎都是「詐騙專用免洗帳號」,且重複出資者比例約5成,下架後重新投放形成「邊下架邊上架」循環。
且詐騙廣告一直變化,當警方發現詐騙型態後,就會輸入指令,AI就能更新辨識型態,持續進化、成長。例如,假投資廣告,現在已不直接說投資資訊,可能是以孩子暑期營隊爲宣傳,要家長加入羣組,入羣組內再告知有賺錢機會等,這時不能停留在原本的搜報模式,要讓AI學習新的辨識方式,就不會有漏網之魚。
林承緯表示,警方後續也會依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307條規定,向網路廣告平臺業者調閱電磁紀錄、註冊資料、連線及交易軌跡,研析金流與帳號關聯,追查實際操控或投放廣告者身分,從源頭切斷網路詐騙廣告。
北市官員強調,AI偵測的目的不只是「找出問題」,更在於督促平臺落實法定義務,透過科技輔助與法定程序並行,北市已率先地方政府建立出國內最具效率的反詐廣告監測體系。
北市AI系統24小時搜報詐騙網路廣告,其中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照片也被冒用成「假投資」詐騙廣告。圖/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