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2餐廳傳多人用餐後上吐下瀉 毒物醫授外食防範要點
林口長庚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隨着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率愈來愈高,外食族應留意避免「病從口入」。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中式料理店「北雲餐廳」、日式料理店「三井日式料理」,傳出多人用餐後上吐下瀉的情況。林口長庚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隨着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率愈來愈高,外食族除了保持餐前衛生習慣,進入餐廳後,可先觀察環境與餐點處理者有無不潔,且儘量少吃生食、半熟食,若要打包餐點回家享用,務必加熱至70度以上,纔可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除夕夜原本應是闔家團圓的時刻,但在臺北市的中式料理店「北雲餐廳」、日式料理店「三井日式料理」傳出有民衆用餐後發燒、上吐下瀉的情況,其中更有疑似受害者在店家的Google評論區給出一顆星評價,抱怨當天上菜速度緩慢、明明是熱食卻吃到冷菜等情況。
想要預防食品中毒,往往在於餐點製作者與品嚐者的雙重把關。顏宗海說,隨着愈來愈多疑似食品中毒事件,不分一年四季地上演在生活周遭,外食族可留意個人衛生習慣,並在進入餐廳後,留意桌椅、餐車、餐具等環境設備有無不潔,及上菜的服務生有無戴口罩、手套,若爲開放式廚房,也可觀察餐點製作者有無戴髮網、圍裙、護目鏡等防護措施。
餐點製作者應留意食材新鮮度,並將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病時勿抱恙上班,顏宗海說,有的餐點即便看似美味,但外食族仍應考量個人消化道的承受度,儘可能減少吃生食,半生食,包括未煮熟的蛋、沙拉,及生魚片、生蠔等海鮮,並落實公筷母匙,由於許多食物不易從外觀辨別有無變質,若已出現異味、口感偏差等情況,千萬不要覺得「浪費、可惜」而硬着頭皮吃完。
外食族若想打包餐點回家享用,顏宗海建議,夏季時在餐點製作完後1小時內食用完畢;冬季時在餐點製作完後的2小時內食用完畢,吃不完的食物也應儘快放入冰箱保存在7度以下,並在再次享用前,充分加熱至70度以上,纔可降低「病從口入」造成的食品中毒風險。
顏宗海說,許多細菌皆能生長、繁殖在7度至60度的「危險溫度帶」,包括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此外,食品中毒常見的病毒有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黴菌等非細菌與病毒的真菌,通常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因此不慎接觸食品中毒患者的飛沫、食餘、糞便,有一定機率導致相關症狀,若出現不適情況,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