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醫療AI診斷里程碑!腦影像揪思覺失調症 準確率達91.7%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楊智傑帶領團隊,應用最尖端的醫療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出「智慧腦影像平臺」,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高達91.7%。一舉拿下有「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愛迪生獎金獎。圖/臺北榮總提供
思覺失調症是嚴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全世界盛行率約百分之一,過往多基於行爲學進行診斷,醫界一直希望能找到客觀的生物學診斷指標。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楊智傑帶領團隊,應用最尖端的醫療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智慧腦影像平臺」,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達91.7%。拿下有「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愛迪生獎金獎。
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出現幻覺、妄想與社會功能退化等症狀,病因涉及神經傳導異常與大腦結構及功能退化。如一名30歲張姓患者因幻聽與被害妄想,影響日常生活,經「智慧腦影像平臺」檢測發現,腦島與顳葉區域有明顯異常,進一步確認爲思覺失調症,並接受個別化治療建議。
楊智傑說,精神疾病由於長期缺乏客觀診斷工具,醫療評估多仰賴臨牀觀察與主觀問診,難以全面掌握病況與腦部變化,限制了精準介入的可能性。「智慧腦影像平臺」自2012年開始,利用超過1500名本土受試者資料,整合核磁共振造影與深度學習演算法,成功找出腦島及顳葉等處、難以用肉眼觀察到的退化程度,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準確率可達91.7%。
思覺失調症是種慢性精神疾病,因此與正常人相比,患者腦島、顳葉等處功能會明顯變差,由於這裡是思考感覺的中樞,就會造成人體接受資訊跟情緒表達的異常,透過AI運算就能精準定位大腦異常部位,協助醫師判讀。
楊智傑表示,該平臺成功建立大腦老化預測指標及病竈變化追蹤機制,不僅能精準定位大腦異常部位,更具備立體視覺化功能,協助醫師判讀並與病人及家屬深入溝通病況。該平臺也具備腦磁振影像導引功能,可進一步研發精準的經顱磁刺激等非侵入性神經調控,作爲臨牀治療輔助工具。
楊智傑說,該平臺突破傳統仰賴臨牀症狀觀察的限制,提供客觀的生物學指標,爲精神疾病診斷與個人化治療奠定新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要追蹤後續變化,研究團隊目前已向衛福部申請臨牀試驗,建立全新的身心智慧創新治療區,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開發更精準的經顱刺激治療。
楊智傑說,智慧腦影像平臺建立後,更重要的是,要追蹤後續變化,研究團隊目前已向衛福部申請臨牀試驗,建立全新的身心智慧創新治療區,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開發更精準的經顱刺激治療。圖/臺北榮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