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AI診斷系統問世!2分鐘揪出早期癌王 準確率破9成
臺大醫院與臺大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去年底正式上線。(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被稱爲「癌中之王」的胰臟癌,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加上進展快速,致死率極高,是全球臨牀最棘手的癌症之一。爲加速診斷,臺大醫院與臺大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去年底正式上線,對早期(<2cm)胰臟癌敏感度達8成,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成,2分鐘就有判讀結果,病患等待1周即可獲得報告。
胰臟癌將於2030年成爲美國第2大癌症死因,在臺灣亦已攀升至國人癌症死因第7位,5年存活率僅約10%。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廖偉智表示,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即時診斷、治療,胰臟癌5年存活率高達80%。一旦超過2公分,此時癌細胞大概都會擴散到其他的地方,即使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也不到2成,是非常大的落差。
早期胰臟癌在CT影像中猶如海底撈針,約有40%病竈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大幅仰賴醫師經驗與工作負。臺大醫院、臺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2024年底正式於影像醫學部臨牀上線,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
「助胰見」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竈位置,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全國性臨牀測試顯示,「助胰見」對早期(<2cm)胰臟癌具80%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現已於臺大醫院全面啓用。
國內一名67歲女性,因黃疸及搔癢就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總膽管與肝內膽管擴張,未見明顯腫塊,在經AI輔助分析並搭配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成功揪出胰臟頭部隱匿病竈,確認爲早期胰臟癌,得以及時治療。
臺大醫院表示,「助胰見」已取得臺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TFDA醫材覈准與美國FDA突破性醫材認證。系統開發成果亦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榮獲RSNA Margulis Award、國家新創獎、臺北生技獎、SNQ國家品質標章等多項肯定。研發團隊計劃將「助胰見」擴展應用至胰臟炎、胰臟囊腫等疾病,並結合多模態影像與醫療資料,推動更完整的胰臟疾病風險預測與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