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掐斷的網課留學產業鏈:想雲鍍金的雲南職場人慌了?

本文首發於雲財財公衆號,歡迎關注收看更多財經故事

戰爭原來也有好處

2020年12月10日,一位美國大學的華人教師在微博上講了一個鬼故事。

當年11月,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在車禍中去世。但老師發現,在她去世後的一個月裡,卻在持續交作業,給所有老師發郵件,甚至提交課程的Final paper(期末論文)。

後面老師們都知道了答案:這位學生在生前,就找了留學中介幫她代上網課。

中介們給這份工作取了個有文化的名字:

網課代管。

對於留學行業來說,2020到2022,世界被切成了兩段,一段是疫情,一段是俄烏戰爭。在這裡面,中國又在節奏上和世界有一個錯位。

而這個錯位,也讓包括雲南在內的中國留學板塊發生了一個大變動:網課產業鏈興起,俄白烏三國崛起。對於某些尤其是在職修讀海外碩士的羣體:

俄烏戰爭反而是紅利。

誰說中年只有危機的?

1

在疫情之前,留學的天下大部分是屬於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五眼聯盟國家的。

疫情爆發後,中國留學生的選擇開始有了變化。原因不復雜,一是出不去,二是這些傳統留學強國學校的費用並沒有下降。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就開始走進中國留學圈子的視野,他們迅速開設了英語授課且採用英制,讀碩士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畢業,相關產業鏈也應運而生。這條流水線,比以前直接去外面讀會更迅速和便宜:

而且還是上網課。

這對於2020年入學的人,有致命誘惑力。就讀碩士而言,除醫學專業外,俄白烏三國分別是2年、1年、1.5年。換句話說,只要疫情不放開,要拿到文憑可以全程網課。

王紫曦是昆明天鉞教育的負責人,2017年從法國回來後,選擇在2019年開辦了這家留學中介。他告訴財哥,前蘇聯國家的學費本來就便宜,每年也就是3~5萬元人民幣,疫情期間的留學門檻更是下降了很多。

按照以往,出境的機票、生活費、學費各項費用加起來,每年少說二三十萬,但疫情期間去這些國家的留學成本:

降到了10萬以下。

不過意外終究還是出現——國外對疫情的率先放開,讓2021年後才入學的留學生不好辦了:

是出境就讀,還是放棄學位?

雪琴在昆明一所大學任教,2021年5月,她選擇了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離切爾諾貝利只有七八十公里的一所大學深造。

因爲白俄羅斯早於中國宣佈疫情解封,所以她必須出國完成最後的課程。在2022年8月,她飛赴白俄羅斯,在那裡待了三個月完成了畢業答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下稱中留服)的認證。

她告訴財哥,她同班的中國留學生最初同上網課的有90多人,但最終選擇出境、把學歷拿回來認證的:

不超過40個人。

大部分人都抱着找人代上網課、出點錢就買本學歷的心態。王紫曦說,這也讓中介機構和他們產生了不少衝突。後者罵中介坑人,但中介說是他們不願意出境。何況國與國之間的政策變動,是誰也把控不了的事:

你總不能期待疫情永遠持續,或全球同步封控吧。

另一位主做泰國留學的知藝教育負責人秦總也認同。他本人也在泰國的藝術大學讀博,今年也必須要出境修完整個課程。他並不推薦全程網課,風險較大,因爲不實地接觸,很多事情沒法把控。

電影《萬里歸途》中有一句臺詞說:面具戴久了,就真成你臉了。

上網課上久了,就真以爲自己在留學了。

2

解封后的中國,也迅疾把源頭端的漏洞堵上。

2023年1月28日,中留服發佈信息稱,對於2023年春季學期(南半球秋季學期)及以後仍採用遠程方式學習(包括新入學和繼續學習的情況)所獲國(境)外文憑證書,中心將不再提供認證服務。一句話:

網課留學不承認了。

還在戰火中的烏克蘭是一個例外,中介之前在其他國家的網課期間所能用的招數,還可以繼續用一段時間,許多中介也暗暗給客戶宣傳:

最後一波戰爭紅利。

昆明另一名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張弛跟財哥講了講部分騷操作。

比如在烏克蘭讀商科的網課,可以找人幫你寫小作文,考試提前給你答案,面試更是可以提前寫好稿照着念,甚至還可以找人唱雙簧。英語不好?沒問題。你在前面對口型,我在後面接個麥克風幫你講。

在這個前提下,很多選擇烏克蘭讀碩士的人都是在職狀態,學費也比國內的MBA便宜,加上中介全程操辦的費用也就15~20萬:

單位也只是需要一個升職依據而已。

財哥看了看自己的985本科學位證書,感覺生不逢時,現在還不照樣碼字搬磚,都不配和碩士們打招呼。

烏克蘭的老師似乎也需要這麼一羣中國客人。

張弛給我說,那邊很多學校已發不起老師的工資。以哈爾科夫爲例,儘管俄烏戰爭已有一年,但哈爾科夫老百姓每天的麪包仍是定量供應,動不動就停水停電。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怎麼教書?那就各取所需:

你蹭你的名校學位,我要活下去的錢。

世界的另一面當然沒有這麼輕鬆,依然有部分沒來得及撤退的學生留在了烏克蘭。

王紫曦說,戰火的蔓延程度決定了當地留學生的生活。一種是烏東地區,時不時有飛機的轟鳴聲、炮彈的轟炸聲,出門得算好時間;另一種是中西部,基本上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基本還行,只是停水停電是常事。

能夠撤離的學生也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通過火車、汽車從西部出境,然後再從第三國空運回國的;一類是在當地老師的帶領下逃往歐洲各國的。

有沒有滯留在烏克蘭的雲南籍學生?

沒有。都在國內上網課。

3

在留學生圈子裡,雲南的學生一直都是“少數民族”。

王紫曦手上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疫情之前,排除出國讀高中的人數,本科、碩士加一起,雲南每年出去的留學生也就1500人左右。他的客戶裡,雲南人所佔的比例也大致在:

十個人裡面有一兩個。

從留學目的地偏好而言,第一目的地國是泰國,第二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如果按1500人來算,這三國的雲南留學生人數大致分別爲800、200、180。在泰國,有時候不用說英語:

說昆明話都可以。

除了經濟實力整體不如全國發達地區,地理遠近和地緣認知也是核心因素。

曾有家長問王紫曦能不能去俄羅斯留學,最好在遠東聯邦大學,地址就在符拉迪沃斯託克,也就是以前的海參崴:

黑龍江出海口。

雖然從雲南到那裡也要4000多公里,但也不想去莫斯科或聖彼得堡,好歹感覺離家鄉更近一些。王紫曦說,其實去俄白烏留學的成本並不比泰國高,但因爲心態和氣候的關係,很多雲南留學生都選擇泰國、馬來西亞。

他認爲,這主要還是基於對前蘇聯國家的不夠了解,這些國家的學術底子比東南亞國家強很多,拿到學歷後回國在考公務員、進菸廠、醫院和學校的時候,優勢更明顯。

拿俄羅斯的醫學專業來說,本碩連讀只要6年,而中國通常在8年,而且還多一個留學生光環。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前蘇聯國家的醫學、化學和生物在全球都是聞名的,也產生過不少大家,比如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巴普洛夫、元素週期表發明者門捷列夫。在五六十年代,去蘇聯留學的都是:

專家級人物。

同時,俄羅斯對讀醫學碩士的條件更爲嚴格,必須在當地從本科開始,因此王紫曦他們更多針對的是高中畢業後直接去俄羅斯學醫的學生。錄取門檻也較低,國內醫學院錄取分通常在580分之上,而俄羅斯只需要你的高中會考成績,高考300分都可以。

就他觀察,雲南留學生也多集中在昆明、曲靖、玉溪、大理、麗江等地,家庭年收入至少都在30萬以上,父母從事的職業則主要是官員,醫生,菸草企業、銀行、電信公司中高管,和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主。

從東南亞國家留學回來的學生,除了上面所述職業,就業還多與雲南的發展方向有關。

秦總告訴我,一是進留學中介機構,畢竟完整體驗了留學全過程;二是跨境電商。

王紫曦最後還跟我說了件比較有意思的事:不少父母送孩子出去其實是打前哨,然後採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以學費、生活費、買房等名義,將資產一步步往外轉移,最後找個機會全家完成移民。留學羣體的構成其實很複雜,不只是大家簡單以爲的送出去鍍鍍金。

每次說到這些,我都會想起雲南某首富。

(注:張弛、雪琴爲化名)

雲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轉載請微信聯繫“雲財財(yuncaica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