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英偉達,這家惠州企業成長爲2000億巨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本輪AI浪潮下,伴隨全球“股王”英偉達市值屢創新高,支撐其成長的產業鏈也在快速躍起。

根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A股印製電路板指數一路上漲,截至8月15日相比年內低點近乎翻番。

其中,勝宏科技股價從年初41.54元/股(前復權,下同),漲至8月15日的230.70元/股,漲幅達到452%,最新市值1990億元,被市場視作“英偉達鏈”重要標的。此前8月13日,其股價更達到238元/股,市值超過2000億元。

不過放眼整個PCB(印製電路板)行業,實際上呈現分散化競爭的局面。按照營收規模計算,東山精密和鵬鼎控股是絕對龍頭,但看起來其中規模偏小的勝宏科技卻更受關注。究其原因,這家在行業中顯得較爲年輕的公司,卻早早盯上AI技術驅動的新機會。因爲背靠英偉達,其被寄予極高的成長潛力。

勝宏科技的掌門人陳濤,在職業發展早期端過“鐵飯碗”、受過嚴苛的訓練,其中關鍵要素最終被提煉爲公司隱形文化——講效率、重執行、精細節。

借力數字經濟浪潮的一次次翻越,公司也持續將業務領域從傳統消費電子和通信市場逐步向汽車電子、AI算力拓展,並於近期計劃赴港上市,尋求更大的海外發展空間。

這是一家“後起之秀”沉澱併成長的故事,也是中國電子產業鏈邁向高端市場競技的一個縮影。

潛行

PCB行業與諸多電子細分產業一樣,在幾十年發展歷程中經歷過多次產業遷移。

在2000年前,全球PCB產值70%以上分佈在美洲(主要是北美)、歐洲及日本等。近二十年來,憑藉亞洲在勞動力、資源、政策、產業聚集等方面的優勢,產能逐漸向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區域進行轉移。

自2006年開始,中國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PCB生產國。在此之前,PCB龍頭公司鵬鼎控股、滬電股份等早已成立發展多年。

也是在這一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陳濤離開上一家外資PCB企業並探索創業後,成立了新公司勝宏科技。

並非純技術出身的陳濤,接觸PCB行業原本帶些偶然。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從部隊轉業的陳濤進入新疆喀什市二輕局,端了“鐵飯碗”。在一次南下出差後,意外激發出他下海闖蕩的決心。

1996年,陳濤進入惠州一家臺資PCB企業工作,做起了銷售崗位。頻繁往返深圳和惠州之間還不到兩個月,他就拉到200萬元訂單,迅速升職,直到成爲公司董事長助理。

這些年間的經歷逐漸讓他發現,國內PCB行業還在起步階段,面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但產業自身的技術和市場能力仍有待提升。創業的信念就這樣出現在腦海中。

於是在2003年,主業定位雙面、四層板PCB業務的勝華電子成立;2006年,定位四層及以上印製線路板的勝宏科技創立。至此,陳濤在PCB行業已經摸爬滾打了近十年。

“在創業之初,有很多人勸我進入獲益更高的房地產行業,但我堅信實業興邦、科技興國,於是毅然選擇了我所熱愛的PCB行業。”在他看來,技術密集型的PCB行業更讓人感到踏實。

相比於行業頭部公司多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彼時的勝宏科技即便在2010年將勝華電子進行資產重組後,規模依然與巨頭不可同日而語。上市、擴張成爲重要議題。

2015年,勝宏科技在A股正式上市,募集資金5.77億元。

彼時公司提到,電子產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輕量化趨勢正在推動PCB技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HDI(高密度互連線路板)板已成爲PCB行業發展中的亮點之一。預計將其中5億元投入高端高精密線路板擴產項目,剩下的則用於研發中心建設。

剛上市時,勝宏科技股價不到10元/股,當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2.85億元、歸母淨利潤約1.27億元。對比如今在同樣賽道的滬電股份,當年收入已經達到33.77億元。

當然,行業龍頭鵬鼎控股之所以規模遠大於後來者(2015年營收171億元),也與其主要供貨消費電子市場有關。

相比於消費電子龐大的用戶體量,相對垂直的計算機、網絡通信領域(勝宏科技當時主要下游市場)就顯得市場規模有限。至今,鵬鼎控股仍是蘋果產業鏈重要成員

好在上市後,有充分的產能和研發投入支持,勝宏科技開始快速成長,2016-2018年間,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接近或超過35%;同業也在積極擴充規模。

直到2021年,勝宏科技的營收規模開始與滬電股份持平,後來者的成長性有了更顯性的苗頭。

競爭

PCB被業界稱爲“電子產品之母”,簡單來說,就是一塊承載電子產品各種核心元器件和線路的一塊“底板”。電子產品承載的功能越多,PCB的技術複雜度就越高,對層數和負載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也因此,作爲每一代數字經濟發展的硬件“基座”,PCB產業的發展也伴隨每一輪電子產業的週期躍遷而起承轉合。持續拓展業務外延就成爲必經之路。

上市之後,勝宏科技幾乎是每2-3年就借力資本市場拓展業務。

2017年,公司募集資金10.8億元,用於建設新能源汽車及物聯網用線路板項目;2021年則在加碼高端市場競爭。

公司高管發現,隨着電子產品走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化,PCB要承載的元器件數量大幅提升,但空間卻有限。HDI與IC封裝基板技術將更好滿足需求。

那一年,公司定增擬募資20億元,主要用於投入高端多層、高階HDI印製線路板及IC封裝基板建設項目,目的是改善公司產品結構,提升市佔率。

2023年,勝宏科技宣佈完成對Pole Star Limited 100%股權收購,並通過該公司間接持有MFS Technology (S) Pte Ltd及其多家全資子公司。

據介紹,MFS集團產品涵蓋柔性電路板和軟硬結合板。股權交割完成後,公司可形成覆蓋剛性電路板(多層板和HDI爲核心)、撓性電路板(單雙面板、多層板、剛撓結合板)的全系列PCB產品組合。這也符合公司“積極佈局PCB產業鏈橫向一體化”戰略。

從具體業務來看,MFSS專注於醫療、數據存儲、汽車與工業控制等終端行業,也與勝宏科技近些年來持續發力汽車電子、AI等領域的路線一致。

高歌猛進的另一面,是PCB行業開始迎來週期性調整,疊加彼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產業增速出現放緩。

直到2024年,這種調整才逐漸走向結束。

根據多家機構覆盤,2024年PCB市場供應過剩、庫存高、需求疲軟等負面因素影響逐漸減弱,行業整體開啓復甦模式。

第三方機構Prismark估算,2024年全球PCB總產值接近740億美元,產值增長約5.8%,面積增長約6.8%。面積和產值增長之間的差距,反映了PCB市場的價格侵蝕。

這一年,算力、高速網絡通信和新能源汽車及ADAS等下游領域成爲PCB行業重要支點。

Prismark測算預計,2023-2028年間,按照企業通信類市場板全球PCB產值來看,服務器和數據存儲將有13.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遠超有線和無線基礎設施等領域。

從具體產品類別看,2024-2029年按照全球PCB產值複合增長率預測,18層以上多層板將以15.7%的增速引領市場;HDI和封裝基板增速次之,分別爲6.4%和7.4%。

這側面顯示出,相比於面臨週期性波動的通信產業和中低端產品市場,AI相關產業和高端產品類型具備更高風險防禦力。

根據勝宏科技高管今年披露,公司下游客戶已經覆蓋各領域國際知名廠商,如英偉達、AMD、英特爾、特斯拉、微軟、博世等。品類方面,多層板和HDI板對公司的營收佔比較高。

截至2024年末,勝宏科技AI算力卡、AI Data Center UBB &交換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出海

作爲“英偉達鏈”關鍵標的,伴隨英偉達業績的逐季提升,勝宏科技的業績表現也頗爲亮眼。

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0.3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39.22%,遠超規模接近的同業。這是由於驅動公司高價值量產品的訂單規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期內,公司應收賬款期末比起初增加23.6%;由於預收貨款增加,合同負債則大幅增加953.97%。這都顯示出,旺盛的AI需求下,產業鏈正面臨巨大的發展後勁和訂單儲備。

在一季報中,公司初步預測,2025年二季度淨利潤環比增長幅度將不低於30%,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將超過360%。

面對同業競爭,勝宏科技方面似乎也信心十足。在近日的一次投資者交流中,公司高管指出,工藝和設備的組合是當前競爭重點。傳統工藝下,大約1.5年可技術追趕至持平;但在AI時代,技術迭代速度進一步加快,每代產品需提前2-3年與客戶合作研發,先發優勢明顯。此外,由於部分進口設備交期長,資本投入大,行業高端產能擴產速度較慢公司擴產速度處於行業領先。

從勝宏科技的客戶結構也不難看出,海外市場和將產能佈局海外都是近兩年來的重要命題。

一方面,下游客戶有產業鏈佈局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出海也是製造類公司的新增長點。

2024年,公司提出不超過募資19.8億元,主要資金將用於投資越南勝宏人工智能HDI項目、泰國高多層印製線路板項目,年內公司完成泰國製造基地戰略佈局。

近日,勝宏科技更是宣佈計劃港股上市。對於上市原因,公司高管在交流中提到,港股上市融資主要用於支持公司高端產能擴張、智能化升級、AI算力及其他前沿PCB技術研發,幫助公司實現全球快速擴張的需求;此外,有利於引入全球知名長線投資者,並進一步提升公司國際影響力。

這遠不是終局。在近期一次分享中,陳濤回顧道,“儘管中國PCB產值佔全球56%,但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集中在日本、韓國等地區,美國也有少量掌握。”尤其是與之密切相關的芯片,他進一步分析,當中國在芯片方面水平進一步提升後,整個PCB產業鏈的生產水平也將隨之提高。

這意味着,國內PCB產業在AI浪潮下能站到哪個新身位,還有賴於整個AI產業鏈的進一步扶持前行和生態聚合。如此,也將爲更多國產PCB企業的成長性打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