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三量改革”破解非機動車亂停放問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實習生 蔡熙妍)非機動車隨意停放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城市治理的頑疾。如今,這一問題正逐步在北京市朝陽區得到緩解。

北京朝陽區九龍山地鐵站是人流較爲密集的地鐵口之一,附近不僅擁有商業綜合體北京朝陽合生匯,還擁有衆多寫字樓。記者近期注意到,該地鐵站新劃設了藍色停車框內,數百輛共享單車整齊排列。早晚高峰時段,身着橙馬甲的引導員正協助市民有序停放。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電動自行車註冊登記量年均增長約100萬輛。所有出行方式中,非機動車出行比例已達20%。非機動車出行人羣中,電動自行車騎行比例達70%。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瞭解到,今年該區啓動非機動車停車治理"三量改革"——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提升質量,通過因地制宜增供給、科學指引強規範、宣傳引導促文明三大舉措,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區域交通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在奧林匹克公園站前,朝陽區設置18塊清晰醒目的車輛引導指示牌,有效指引市民規範停放。奧林匹克中心管委會通過系統規劃與精細管理,在奧林匹克公園站及周邊科學佈設非機動車停車區28處,較治理前新增19處。區域總停車容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由2700餘輛躍升至13000餘輛,增幅接近400%。

在垂楊柳醫院北側,曾經的閒置空地已改造爲非機動車停車場,並同步完善充電樁、消防設施等配套,新增車位300餘個,極大滿足了就醫患者的停車需求。

記者瞭解到,今年7月,《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此次《條例》修訂,除約束騎行行爲外,還將規範停放秩序、拓展停車資源作爲重點。未來,北京擬從立法層面保障停放用地供給,解決非機動車停放難題,並明確各方在非機動車停放管理上的權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