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2.35萬個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本市持續深化非機動車停放秩序治理,今年聚焦50個軌道站點及40個“學醫景商”重點區域開展靶向整治。上半年至今,全市已完成35個軌道站點和29個“學醫景商”重點區域治理,挖潛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2.35萬個,設立規範引導標識466處,強化現場引導,提升非機動車停放秩序。

此次整治行動中,海淀區創新治理模式,採取“多方聯動、設施優化、動態管理、空間挖潛”組合拳,解決醫院、學校等人流密集區域非機動車停放難題。

海淀醫院日常人流量大,職工1700餘人,門急診量每天約6000人次,非機動車停放需求旺盛。醫院南門緊鄰海淀黃莊地鐵站A1口,常出現車輛停放佔壓盲道、阻塞人行道等問題。海淀醫院拓展建築紅線內非機動車停放空間,創新開展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共享,將院內停車空間共享給就醫人員和周邊居民使用,同時增派引導員指揮外賣配送車輛有序進入院內停放,通過共享手段提升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分流周邊停車壓力。

人大附中擁有師生6000餘人,日常主要使用南門和東門進出,校門兩側150米範圍內的兩處非機動車停放區僅能容納300餘輛非機動車,存在停車位缺口。爲此,海淀街道通過施劃停車標線,清晰界定停放範圍,規範現有停車區域,同時挖潛空間,計劃將東門附近的3處路側黃楊綠化帶改造爲樹間停車空間,預計可新增約150平方米的停車空間。

整治行動中,東城區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設施供給,強化科技手段,實施分類治理等方式,提升非機動車停放秩序。

天壇公園東門作爲2024年全市重點治理點位之一,通過拆除用房、增設共享單車停放區等方式,爲非機動車停放增容。今年,屬地政府協調地鐵公司優化地鐵出口佈局,結合天壇東門遊客出入動線,打通地鐵站出口兩側道路,實現有效分流,市民出行舒適度大幅提升。

地鐵7號線橋灣站臨近景區與居民區,前門、天壇街道在區交通委指導下,綜合考量周邊交通流量、停放需求等,制定了“一站一策”治理方案。目前,橋灣站三個出入口共新增施劃12處非機動車規範停放區,所有停放區都實現了電子地圖信息採集,市民可以通過共享自行車App快速找到附近的規範停放區域。

下一步,市交通委將組織各區持續鞏固軌道站點和“學醫景商”周邊非機動車整治成果,推進軌道站點周邊停放區“應劃盡劃”,推動公共建築開放內部停車設施,打造秩序治理示範亮點。(記者 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