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預計2027年初步建成國家級區塊鏈樞紐節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已在全國率先出臺區塊鏈專項政策的北京,再次發佈新政策,目標直指“國家級區塊鏈樞紐節點”。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到2027年,在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支撐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底座能力上實現顯著提升。屆時,北京將在區塊鏈專用芯片、隱私保護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PB級可信存儲等10項以上突破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5個重點領域形成20個以上優秀應用案例,初步建成國家級區塊鏈樞紐節點。

當前,區塊鏈已成爲全球數據交易、金融結算、國際貿易、政務民生等領域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5年來,北京率先建設區塊鏈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初步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區塊鏈科技創新高地、應用示範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創新人才高地。以“長安鏈”爲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化引領、協同化推進、場景化應用方面不斷突破,持續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自“長安鏈”問世以來,科研人員持續開展自主可控技術研發及迭代更新,產出全球首創區塊鏈專用芯片、全球存儲量級最大的區塊鏈開源存儲引擎Huge“泓”、首個區塊鏈專用計算硬件開放架構Buda“菩提”等一批世界領先的技術成果,助力我國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脫離對國外的依賴。

眼下,區塊鏈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使數據更可信、服務更便民。以海淀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爲例,該平臺可進行身份證、戶口簿、營業執照、婚姻信息、專利證書信息等各種重要數據的核驗。目前,海淀區級全程網辦事項數已達1568項,最多跑一次事項數達1873項。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此次發佈的《行動計劃》瞄準下一代區塊鏈技術前沿,以構建區塊鏈自主創新體系、推動區塊鏈擴面應用爲主線,以創新驅動、底座支撐、場景牽引爲着力點,全面提升北京的區塊鏈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記者關注到,4月2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的《行動計劃》解讀中,提及三項政策亮點。

其中,《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區塊鏈創新源築基行動,聚焦下一代區塊鏈網絡所需的前沿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圍繞密碼學、機密計算、分佈式系統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催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統籌佈局區塊鏈領域基礎設施,打造國家級區塊鏈樞紐節點,構建可信數字身份、分佈式數據目錄等共性技術服務平臺。

《行動計劃》還提出開展示範應用標杆引領行動,以醫療健康、教育資源開放共享、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服務、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爲突破口,推動區塊鏈技術深度融入實體經濟。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祝烈煌認爲,《行動計劃》立足區塊鏈技術發展痛點,聚焦構建高可信、高性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這一數字經濟核心需求,通過強化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的雙向賦能,不僅爲北京培育區塊鏈產業生態提供了系統路徑,更彰顯了首都搶佔全球區塊鏈技術創新制高點的戰略決心。

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亓峰還提到,區塊鏈作爲技術構建信任的重要方法,爲構建安全、可信、協同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了全新路徑。《行動計劃》的發佈,對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北京還將通過全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先進基礎設施,持續構建互信協作生態等方式,爲區塊鏈發展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