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着力打造好鄉親品牌

“做好事不留名”是鐫刻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精神品格。今年以來,通過制方案、明細則、先試點、廣宣傳,北京延慶正在着力打造“延慶好鄉親”品牌,廣泛宣傳好人好事。在好風氣的影響下,身邊的“好鄉親”不斷涌現,以凡人善舉溫暖着大家。

制方案明細則挖掘好人好事

今年1月,延慶區委宣傳部下發《延慶區關於大力挖掘宣傳好人好事營造崇德向善良好風尚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延慶區成立全區好人好事專項工作組,負責全區好人好事工作的統籌指導、組織協調、檢查落實,成員單位包括區屬委辦局和所轄街鄉鎮。成員單位共38個,定期圍繞敬業奉獻、見義勇爲、助人爲樂、熱心公益、孝老愛親、誠實守信、自強不息等方面持續挖掘好人好事。

“我們主要通過各基層單位定期推薦、廣泛發動羣衆舉薦、行業重大節點推薦等方式,廣泛挖掘宣傳基層一線、各行業各領域的好人好事,評選‘延慶好鄉親’。”延慶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坤介紹說。具體到執行單位,區屬委辦局和街鄉鎮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細則着力挖掘好人好事。如沈家營鎮通過開會部署、村級上報、科室上報、鎮級篩選、村級公示、科室聯審、鎮黨委審議等“七步走”選樹程序及時、高效地挖掘好人好事。百泉街道湖南社區則依託社區志願服務平臺,以暖心志願服務隊爲重點,以志願者積分機制爲基礎,日常詳細記錄服務時長,作爲發現身邊榜樣的重要依據。

羅坤介紹,下一步,還將聯動區志願服務聯合會、藍天救援隊、基層商會等力量,構建“政社企媒”四位一體發現機制,持續擴大線索挖掘覆蓋。

先試點廣宣傳營造良好風氣

延慶區堅持以點帶面,精選羣衆基礎好的村和社區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季度道德評議會”制度,由新鄉賢、網格員、居民代表等組成評審團,依託志願服務積分制,實現“善行量化可存儲、積分兌換有溫度”,激發羣衆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

具體來說,各鄉鎮街道推出“文明愛心積分”,村(居)民作爲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文明實踐活動,獲得積分後,志願者還可定期兌換米麪油等生活用品,大幅提升了參與者的積極性。除了“物資”上的獎勵,精神上的獎勵更入人心。延慶區委宣傳部在全媒體平臺開設“延慶好鄉親”專欄專題專版,對涌現的好人好事定期通報。同時,拓展利用百姓身邊的宣傳陣地。用好新媒體、網站,廣泛宣傳轄區屬地好人好事、模範事蹟,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人、打動人。

好人好事線索持續發掘上報

通過完善挖掘機制、拓展推薦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延慶區打造了好人好事的蓄水池、典型庫,引導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方案落地後,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出來。據統計,方案制訂後,僅三個月時間,各單位各部門累計發掘上報近200條好人好事線索。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200多條好人好事來源廣泛、種類多元。既有熱心公益、孝老愛親的“好人”,也有見義勇爲、助人爲樂的好事。永寧鎮上磨村村民宋金花十餘年如一日地照顧腦梗丈夫;千家店鎮平臺子村黨支部書記白廣輝是村民口中的“多面手”,長期以來幫助村裡的老人理頭髮、收快遞、修家電;延慶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劉志霞,多年來堅持往返于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與示範推廣,助力農民實現增產增收……他們都是“延慶好鄉親”。

在延慶區官方公衆號“北京延慶”上,讀者能讀到“延慶好鄉親”的故事。此外,在戶外公益廣告、宣傳欄、電子屏,也隨處可見“延慶好鄉親”的身影。通過制方案、明細則、先試點、廣宣傳等四步驟,越來越多的“延慶好鄉親”被髮掘出來,被大家看見。

文/本報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