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浮橋鎮打造“i·鄉村”童趣鄉野文明實踐品牌

蘇報訊(駐太倉記者 周哲 劉爭)聚焦少年兒童的實際需求,太倉浮橋鎮以鄉村振興爲抓手,以鄉野育童爲核心,創新打造“i·鄉村”童趣鄉野文明實踐品牌,讓孩子們探索鄉村的獨特魅力,更好地推動文明實踐在鄉村落地生根。

以“六一”國際兒童節爲契機,去年太倉舉辦“研賞綠美鄉村 童心繪就文明”迎六一主題活動,啓動“i·鄉村”童趣鄉野文明實踐項目。項目以“1米菜園”實踐基地建設爲抓手,進行首批“1米菜園”認領儀式。在方橋村專業農技人員的指導下,50餘名學生在自己的“責任田”裡參與農耕研學,形成“播種—養護—收穫”全鏈條體驗,通過“小菜園”實現“大教育”,該項目成功入選蘇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夏季,浮橋鎮開設“稻田奇遇記”田間研學課堂,通過現代化糧食烘乾中心參訪、水稻種植科普與插秧實踐,結合泥塘捉泥鰍的童趣場景,使青少年在躬身農事中深化“粒粒皆辛苦”的認知。同時,舉辦“童心探自然 一起趣研學”生態研學之旅,林間探險棚搭建、自然觀察等活動激發了兒童探索大自然的熱情。結合全民閱讀,浮橋鎮開展“夏遊古村 閱享書香”主題活動,創新融合生態科普、農耕尋寶與紅色教育,引導青少年在青石巷辨識植物、探訪村史館解碼農耕文化,實現文化浸潤。

金秋時節,浮橋鎮推出“稻田伴書香 閱享豐收季”主題閱讀活動,將詩歌朗誦、贈書儀式與現代農業觀摩相結合,在稻浪中開展機械收割實踐與稻穗拾撿勞動,以“田野課堂”形式推動全民閱讀與豐收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沉浸式文化教育新模式。

爲構建校社協同長效機制,浮橋鎮牌樓小學創新打造“麋溪農耕園”勞動實踐基地,依託社區農業專家聘任、家校聯合種植實踐等形式,將勞動教育具象化到土地耕耘中。在“i·鄉村”童趣鄉野文明實踐項目基礎上,升級推出“i·鄉村”童趣鄉野兒童成長關愛項目,創新打造“種地吧,少年”“織夢桑蠶園”等特色資源,精心構築萌趣小農場、鄉野家風故事會等實踐平臺,九曲、牌樓等社區代表認領“WE來·合夥人”項目,實現了農耕文化、生態教育與兒童關愛的全域聯動。

此外,浮橋鎮創新實施“田園i積分”項目,將原有文明實踐護照升級爲線上積分系統,建立起“參與活動賺積分—積分兌換農產品”的閉環激勵機制。項目運行以來共吸納123組親子家庭成爲“田園合夥人”,從而實現“活動帶人氣、積分促長效”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