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出44條“硬核”改革舉措 完善就業創業環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增設低空技術等新興領域職稱評審、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指引……北京市人社局日前發佈的《聚焦打造國際一流“北京服務”全面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係、人社服務和京津冀協同6方面提出44條改革舉措,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
記者注意到,該方案中,涉及就業創業和人事人才的改革舉措超過一半。僅在支持就業創業方面的措施就有12條,涵蓋政策支持、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等方面。
方案明確,北京將研究出臺支持平臺經濟吸納就業指導意見,推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持續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加強規範化管理,爲用工主體提供服務;實施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爲創業企業提供政策對接、創業輔導、融資孵化等創業服務;在市屬院校試點設立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站,並舉辦第八屆“創業北京”創業創新大賽,特設青年創意賽道,激發青年羣體創業熱情。
在公共就業服務上,北京制定實施就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優化“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平臺;聚焦企業用工需求,實行“一企一策”用工保障,搭建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平臺,全年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活動不少於2000場。
方案指出,北京將推動企業年金擴面發展,指導金融機構增強企業年金服務水平,爲有意願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助力企業更好留住人才。通過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同時進一步提升社保經辦服務便捷性。
人才方面的改革舉措緊跟當前趨勢。爲激發人才投身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北京將進一步推動職稱評審改革,增設低空技術等新興領域職稱評審專業,向更多用人主體下放職稱評審權。此外,北京將升級擴容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將單向認可的國際職業資格增加到160項。迭代升級人力資源開發目錄,促進產才融合發展。建立《北京高水平技能人才專業評價目錄》,綜合採用多種方式評價高技能人才。
針對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權益保障等問題,方案專門予以明確,北京將研究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指引,深入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圍,打造新就業形態“一站式”調解中心,實現勞動糾紛就近就地解決,並加快勞動關係工作站點建設,全市將建成150家和諧勞動關係工作站。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北京將持續完善京津冀三地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專區服務內容,在養老服務、博物館遊覽等領域實現更多場景應用,持續拓展京津冀社保公共服務“同事同標”事項,啓動三地社保關係轉移接續定期結算模式試點,爲三地企業羣衆提供更多便利。三地還將探索開展京津冀聯合職稱評審,在相關專業領域制定統一職稱評價標準,共享專家庫。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北京還將開展人社窗口單位“作風建設提升年”專項行動,推進“局處(科)長走流程”活動,全面梳理人社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規範。深化“智慧人社”建設,擴大“網上辦”“掌上辦”業務範圍,深入推進“個人創業一件事”“外國人一件事”等“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建設,讓人社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可感可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