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豁免「8項美製晶片」125%關稅 CNN揭背後關鍵內幕
中國大陸低調取消部分美國半導體報復性關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國大陸低調撤銷對來自美國8種半導體產品的125%進口關稅。美媒消息指出,北京當局正試圖降低貿易爭端對其關鍵科技領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儘管中國大陸在半導體自主研發方面已有所突破,但其在晶片與半導體生產設備上,仍極度仰賴美國、臺灣、韓國、日本以及荷蘭等地的供應。
CNN報導,位於深圳的三家進口商於24日透露,他們獲知大陸政府已取消對特定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所徵收的125%報復性關稅。據悉,這些關稅豁免適用於積體電路產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微晶片或半導體。然而,目前爲止,這項豁免措施尚未獲得大陸官方的正式迴應。
大陸進口代理商Zhengnenliang Supply Chain經理陳少林(音譯)表示,他在週四爲客戶辦理常規通關手續時發現,除了記憶體產品之外,有八種類型的積體電路關稅已被調降至零。
陳少林指出:「在我們提交申報資料之後才發現這個情況,否則根本不會知道。這個消息正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地傳播開來。」
報導提到,過去幾個月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展現出強大的氣勢和自信,認爲自己有能力應對與美國之間不斷升溫的貿易爭端。但是,這些關稅豁免的動作,表明大陸需要取消某些無法在國內生產或者從其他地區採購的關鍵產品的關稅。
一位航空業高層人士透露,除了半導體之外,中國大陸也已經決定對一些飛機的零組件給予關稅豁免,包括髮動機以及起落架等。
半導體幾乎是所有電子設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其開發成本極高,並且對相關知識的要求也相當嚴苛,因此製造極具難度,這也意味着大部分的生產都集中在少數幾家供應商手中。
儘管大陸在發展自身半導體產業方面取得顯著的進展,但仍然高度依賴從美國、臺灣、韓國、日本以及荷蘭等地進口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據大陸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價值高達117億美元(約臺幣3800億元)。
科技投資顧問公司BDA董事長克拉克(Duncan Clark)坦言,部分半導體關稅豁免顯示出中國大陸尚未實現「晶片自主」。他認爲,儘管北京方面擁有雄心壯志,但要實現完全自主,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專注於中美科技競爭的華府分析師Ray Wang表示,這些關稅豁免將有助於包括英特爾、德州儀器以及格芯等在內的美國晶片製造商。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的個股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