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樂豆世紀影業:重工業電影的票房不見得一定爆

重工業電影的票房不見得一定爆,因爲票房還會受到口碑的影響。

比如實現了中國和好萊塢工業化接軌的《長城》,就只收獲了中規中矩的11.73億票房。《畫皮》系列藝術總監楊真鑑擔任編劇、製片人的《阿修羅》,首次上映只獲得了不到5000萬票房。

即便如此,重工業電影對中國電影環境的影響依然很大,尤其是對於提升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春節檔這類大檔期的總體票房而言。

首先,重工業電影可以爲電影檔期吸引來更多的目光。

目前,電影要和電視劇、網絡劇、微短劇、動漫、綜藝、短視頻等多種多樣的視聽產品競爭。有六成的電影票購買者每年只看一部電影,也就意味着如果該檔期沒有吸引他目光的影片,他可能在這個假期就不再關心電影了。

連城易脆就表達了對今年暑期檔的擔憂,輕工業電影雖然也會誕生票房黑馬,但總要有一個發酵過程,很難一上來就吸引住路人羣體。像《封神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片子,很容易帶來更大的聲量。

畢竟今年暑期,還有奧運會分流熱度。

其次,重工業電影對基本盤的保障力度更大。

重工業電影更容易系列化,且系列化後的口碑浮動不會太大。目前幾部代表性的國產重工業電影,如《捉妖記》《長津湖》《流浪地球》等,雖然續作的票房都不及首作,但相差均不多。

這也就是爲什麼《封神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鬧海》,以及《紅海行動》的精神續作《蛟龍行動》那麼受人期待的原因。大家覺得它們要麼變得更好,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最後,重工業電影是可以融入作者表達的。

輕工業電影往往以故事、情感、話題等作者性的元素取勝。可這並不意味着重工業電影只能走類型化創作。隨着工業化的普及和水準線的提升,一些硬件的、技術類的成果,都是可以爲人所用的。

烏爾善曾表示:“工業化就是把所有經驗變成可以量化、重複、延展的工作方法,無論在哪個方面都能適用。”

郭帆也曾說:“工業化,簡單講就是工具。”

重工業要實現的,其實就是將創作者腦中更爲複雜的想象力落地。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路陽導演的《刺殺小說家》。

數字角色、動作捕捉、面部捕捉、虛擬拍攝等工業技術的深度使用,讓路陽拍出了異世界對現實世界的投射,達成了作者意識與視效技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