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全市首創"合規服務一件事" 構建企業全生命週期合規促進體系

8月28日,北京亦莊創新發布消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又稱北京亦莊)正式推出全市首創的"合規服務一件事"創新機制。該機制通過"有需必達、風險預警、合規護航、智能升級"四大核心路徑,系統集成合規服務資源,構建企業全生命週期合規促進體系,率先實現從"被動監管"向"主動服務"模式轉型。北京經開區綜合執法局局長李寧介紹,"合規服務一件事"機制聚焦企業合規痛點,整合行政執法、信用管理、審批服務等多維度資源,形成了"訴求響應-預防提醒—合規指導—智慧監管"的全鏈條服務模式。該機制將爲企業發展築牢"安全屏障",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改革賦能執法升級,構建"有需必達"服務新生態充分發揮經開區"一支隊伍管執法"體制機制優勢,全面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2.0版本,深度釋放"塊狀執法"集成優勢,以屬地隊長金牌執法官爲抓手,構建權責清晰、迅速響應的服務體系。針對區內10萬餘家企業主體,堅持"需求導向、服務前置"原則,承諾"企業有需求,執法局必達",提供覆蓋全流程、全領域專業指導,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執法局對外開通專屬合規服務熱線67881491,該熱線實行365天24小時全天候值守,企業來電1小時內必有響應,確保企業訴求"接訴即辦、未訴先辦",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風險雷達預警體系,推動企業風險事前消隱李寧表示,北京經開區以精準識別、超前預判爲核心目標,構建事前多維度風險雷達預警體系。一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在局內組建全領域非現場專項小組,整合各類非現場監管數據穿透分析、一體化檢查任務統籌調度、跨部門信息協同共享等多元手段,建立"監測數據、研判風險、觸發預警"的閉環機制,力爭先於傳統手段、優於常規流程、高於預期成效,發現企業潛在問題與隱性風險;另一方面,依託該預警體系打造"政企協同防控"模式,主動爲企業提供全領域風險隱患診斷服務,通過定製化風險清單、靶向性防控建議,實現對企業經營全領域、業務全流程的預防性監管,推動風險隱患從"事後處置"向"事前消除"轉變,達成一體化消隱目標,從根源上築牢企業合規經營防線。  黨建引領服務矩陣,構建合規護航新模式依託歷年行政處罰數據與典型案例,北京經開區深度梳理執法職權中的"紅線底線",聚焦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合規薄弱環節,精準提煉了100餘項高頻合規風險點,編制形成包含"合規事項清單+場景化案例"的合規服務包。經"精準化、可視化"升級,成爲企業排查風險、定位短板的"實操手冊",助力問題消隱。以黨建爲引領,構建服務型執法體系,抽調局內全能執法官組建"合規促進服務團",聯合亦企服務港,創立"機制駐港、人員入港"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已爲98家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定製服務,逐一梳理出400餘個風險點,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針對新質生產力、擬上市企業等重點對象及行業,創新推出"全生命週期一對一官方陪跑"服務模式,提供從入區到運營的全生命週期合規服務。通過主動對接企業實際需求,一次上門、全身體檢,助力企業"治未病"。同時加大對企業合規人才培養力度,爲重點企業培養合規師,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合規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處罰,切實爲企業減負鬆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監管更有溫度、服務更貼需求。"李寧表示,該模式推動監管從"被動"轉向"主動",爲全市"監管與服務協同"提供實踐樣本。智能合規賦能模式,打造"AI+合規"科技新範式李寧透露,爲提升合規服務精準度與高效率,北京經開區正積極開發"合規AI數智人"智能模型,整合企業生產經營數據、歷史監管記錄及行業合規標準,構建多維度合規評估體系。該模型可實現對企業合規狀況的動態監測、精準畫像與風險預警,實時爲企業推送智能化合規診斷報告與改進建議,推動監管方式從"人工排查"向"智能預警"轉變——既減輕企業迎檢負擔,又提升綜合監管質效,成爲科技賦能企業合規建設的"智慧引擎"。例如,在生態領域,經開區自主研發全市首個重點污染源AI智控助手,通過不斷優化算法模型,提升異常識別精準度,最終實現98.7%的準確率。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系統已精準發現違法線索199件,同步爲企業提供改善建議238條,讓"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監管理念真正落地。作爲北京經開區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的關鍵實踐,"合規服務一件事"正通過審批服務、監管執法與信用管理協同聯動,探索智慧監管、無感監管等新型監管方式。李寧表示,下一步經開區將持續深化該機制,探索多部門協同的全鏈條合規服務模式,動態優化合規清單、迭代智能評估模型、拓展服務覆蓋範圍,推動企業從"被動合規"向"主動防控"轉型,爲全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亦莊樣本",爲區域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