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2025年住房保障6項重點任務,釋放哪些信號?
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近日召開2025年住房保障工作專題部署會,明確2025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明確將加大新畢業大學生青年公寓、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宿舍專項租賃供給力度,在中心城區、平原新城每區提供不少於300套(間)公寓型和宿舍型租賃房源,以及推進保障房“好房子”建設等6項重點任務。這些政策釋放了哪些信號?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進行解讀。
盤活存量,支持安置房籌集
4月14日,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發佈消息,今年要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任務。堅持盤活存量爲主、適度新增爲輔,通過新建,存量商業辦公、廠房、社區配套用房等非居用房改建,統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等方式,全面完成“十四五”時期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任務,全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
嚴躍進認爲,此次將保障房的建設籌集工作列爲第一項,也意味着其在保障房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他說,北京政策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對於房源的籌集明確了存量盤活的導向,體現了“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在保障房領域的重要實踐。二是其中明確“統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等方式”,該表述含義是,城中村改造中,除了傳統的安置房建設方式外,後續也將通過盤活存量爲安置房的籌集提供支持。
任務還明確,2025年北京將持續提高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2025年末全市力爭提高到85%,其中2024年底前備案的低保、低收入、重殘、大病家庭依申請“應保盡保”,加快解決公租房輪候家庭住房困難。
公租房政策一直是各地保障房政策的重點領域,其發揮着兜底和穩民生的作用。嚴躍進表示,對備案家庭的保障率要提高到85%,這一點和此前保障房輪候庫的精神是一致的,體現了對各類輪候需求的重視,也全方位擴大了保障範圍。同時,“應保盡保”對象包括低保、低收入、重殘、大病家庭等。這體現了對此類羣體住房需求的重視,也是社會穩定發展必須做的工作。
保障精準度提升,滿足新業態人員租賃需求
在政策體系層面,此次任務明確將逐步完善“分層次、保底線、可持續”的公租房政策體系,規範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管理,做好“十四五”住房保障任務收官工作。嚴躍進認爲,對公租房來說,側重“分層次、保底線、可持續”;而對於保租房來說,強調的是“規範”。通過此類工作,將有助於更好地促進政策體系完善,也爲後續住房保障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保租房領域則明確了兩類產品線。其中,對於應屆大學生,明確在中心城區和平原新城各選取300套(間)公寓型和宿舍型租賃房源。而對於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即配送、快遞、家政和環衛等人員,將推進“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建設,滿足“一間房一張牀”的租賃需求。
實際上,這兩年,北京在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供給的同時,一直在提升保障精準度上下功夫,特別是聚焦新北京人,2024年就在產業聚集、高校集中的中心城區、平原新城,每區選取不少於300套房源,優先面向近三年畢業的大學生開展專項配租。
以西城區教子衚衕65號院爲例,20多年前,這裡曾是老廠房,改建後,煥新爲首都核心區首個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覆蓋牛街地區的酒店、服務企業、養老院等機構工作人員。籌集宿舍型房源,讓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擁有一張牀,這一做法正在北京多點開花。海淀區將鳳凰公寓應急隔離用房轉型爲技能人才公寓,租住人羣覆蓋建築施工、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朝陽區七彩家園的2586間房源面向公共服務人員配租……嚴躍進稱,除了北京,“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在上海也已落地,這說明各地在此類領域的創新和探索力度在加大,更好和新業態人員租賃需求進行了對接。
北京率先開展保障房“好房子”試點
此外,今年6項任務還明確,加強信息管理和房源管理。其中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公租房申請的“一件事”落地。通俗來說是“一個窗口、一次提交、一次辦結”,這是基於信息管理系統對公租房分配效率的提高。而對於房源的管理,側重對房源違規轉租轉借和騙補等操作的防範。
嚴躍進表示,去年年底,住建部明確2025年要把保障房率先建成“好房子”,北京這次率先落地,提出推進保障房“好房子”建設,立足保障房性質定位,持續推進可持續住宅試點,聚焦裝配式裝修廚房防異味、地漏反味、地暖構造等重點方面,探索優化技術措施和好做法。他認爲,從此次政策的創新來看,北京屬於全國較早提出在保障房領域開展“好房子”建設試點的城市,具有行業標杆性和示範性。
記者/曹晶瑞
編輯/張樹婧
校對/付春愔
運營編輯/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