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住房年度計劃發佈 首將“好房子”建設納入保障房領域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北京報道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正式發佈《2025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了本年度住房發展的核心目標與重點任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北京市今年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頃,優先佈局於軌道站點周邊及重點功能區,打造“職住商活力中心”。
同時,該計劃圍繞“穩市場、強保障、提質量、促更新”四大主線,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旨在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統籌增量和存量
在住房用地供應方面,北京市年內將堅持“以需定供”,在軌道站點周邊適度提高開發強度,推動站城融合。商品住房用地供應注重與市政配套同步建設,保障性住房用地則重點向產業聚集區和交通便利區域傾斜,以提升職住平衡水平。此外,通過盤活存量商業辦公、廠房等非居住用房,支持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進一步拓寬保障房供給渠道。
爲促進市場回穩向好,《計劃》提出以“好房子”爲基礎,推動“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具體措施包括:一是試點高品質住宅,在平原新城開展新建高品質住宅試點,中心城區推進既有住區可持續更新改造,強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服務”。二是在風險防控方面,北京市將全面實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白名單”機制,強化預售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全過程監管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首次將“好房子”建設納入保障房領域,聚焦裝配式裝修、地暖構造等技術優化,探索可持續住宅標準。對已交付項目開展“回頭看”行動,強化質量監管,落實分戶驗收制度,從源頭治理牆體滲漏、地面空鼓等通病。業內人士認爲,北京市此舉在全國具有示範意義,將推動保障房從“保基本”向“提品質”轉型。
在城市更新方面,北京市年內將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完成老樓加裝電梯600部,啓動危舊樓房改造(騰退)2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將採取“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分層推進模式,同步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通過“加梯地圖”優化服務流程,推動居民協商達成加梯共識,力爭實現“應加盡加”。此外,危舊樓房改造將結合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加快項目落地。
此外,在健全物業管理方面,北京市計劃建成100個物業服務示範項目、選樹100家示範企業、推出100個業委會標杆,並評選100名“最美物業人”,以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同時,每季度對投訴量前100名的小區開展專項治理,強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根據《計劃》,北京市今年將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間),重點覆蓋新市民、青年人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非居用房改建、城中村改造等方式拓寬保障房來源,體現了“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
針對租房需求多樣化特點,北京市將構建“一張牀、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租賃房源體系。重點規範租賃企業經營行爲,實施押金託管和租金監管政策,並開展“每月一題”專項治理,打擊違規轉租、虛假宣傳等亂象。此外,通過“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試點,定向爲快遞、家政、環衛等新業態人員提供宿舍型房源,提升保障精準度。
2025年,北京市將重點解決公租房輪候家庭住房困難,力爭全市備案家庭保障率提高至85%,對低保、低收入、重殘等特殊羣體實現“應保盡保”。同時,通過新建、改建、轉化等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並在中心城區和平原新城各提供不少於300套(間)公寓型房源,優先面向應屆大學生和城市服務人員配租。
據瞭解,年內,北京住房公積金政策將進一步優化,包括擴大租房提取支持範圍、推進“電話貸款”服務直達模式,並對購買綠色建築和多子女家庭提供貸款傾斜。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住房發展從“增量擴張”轉向“增存並重”的關鍵節點。北京市通過統籌市場與保障、增量與存量、品質與效率,正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可持續的住房體系。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