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一週漲22.95%,13% 高換手背後,政策管控 + 新能源車需求是關鍵
過去一週北方稀土火出了圈,政策吹風、稀土價格漲不停、下游需求又猛,幾重利好疊在一起,股價一週漲22.95%,收盤價衝到 47.95 元,市值突破1733 億,創下近一年來新高。
一、行業與題材:政策和需求都給勁,想不火都難
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手裡攥着全國 70% 以上的輕稀土開採配額,今年首批開採指標占了 70.05%,可以說在稀土供應鏈裡,它的話語權沒人能比。目前冶煉分離產能21 萬噸 / 年,綠色冶煉升級項目一期已投產,技術與規模的行業優勢明顯。
政策上踩中了 “風口”。8 月 22 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出了個《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辦法》,把進口礦也納入管控了,行業大公司的集中度更高了(前 5 家佔了 85% 的市場),北方稀土這種龍頭的定價權更穩了。再加上美國最近對稀土永磁電機搞反補貼調查,國內企業更得靠自己,國產替代的需求一下子就上來了。
題材熱度也沒的說,核心就是 “需求太旺”。一方面新能源領域拉着走 —— 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量就有 696.8 萬輛,風電新增裝機也預計能到 139 吉瓦,這些都要用到釹鐵硼永磁材料;另一方面機器人、低空經濟這些新領域也在擴產,進一步把需求撐開了。
價格更是 “漲瘋了”—— 氧化鐠釹突破 60 萬元 / 噸,8 月 20 日一天就漲了 7.63%,21 日釹的均價又漲了 6250 元 / 噸,創了今年新高。現在市場都在傳,接下來可能會有新一輪收儲,出口配額也可能調整,大家對漲價的預期很足。
二、產業鏈:上游有保障,下游搶着要,缺口還在變大
上游原材料這塊,白雲鄂博礦的稀土儲量佔全國 80% 以上。下游需求,新能源汽車,每輛車要用到 2-4 公斤釹鐵硼,北方稀土作爲核心供應商,佔了一半以上的市場;工業領域也不差,國家在推永磁電機能效升級,國家電網等大客戶的訂單也在加速落地。
另外,供需缺口還在變大。緬甸礦的進口量比去年少了 88%,市面上的庫存降低,再加上國內開採配額收緊,氧化鐠釹的供需缺口將繼續擴大。
三、市場交易:換手高得嚇人,資金又搶又跑
上週北方稀土的換手率日均能到 10.16%,8月19日更是衝到 13.19%。資金活躍度極高,尤其是股價突破 48 元后,不少資金想趁着熱度進場。
資金流向存在分化。主力資金整週淨流出 3.7 億元,8月19單日淨流出 13.92 億元,有部分機構獲利了結;另一邊遊資積極搶籌,比如方正證券重慶金開大道這個知名遊資席位,8 月18日淨流入 18.14 億元,多空分歧激烈。
北向資金態度也存猶豫,8月22日在滬股通成交活躍榜排第二,看得出來外資長期還是看好稀土的戰略價值。
四、籌碼與槓桿:機構在減倉,散戶和槓桿資金在進場
籌碼分佈上,前十大股東持股超過 60%,包鋼集團自己就佔了 36.7%,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北向資金)佔 4.3%(二季度末的數據),股權整體還算集中。但從二季度末開始,部分公募基金在慢慢減倉,籌碼逐漸轉到遊資和散戶手裡。股東戶數也從之前的 55 萬漲到 58.25 萬,增加了 5.68%,人均持有的流通股少了 5.37%,能看出來籌碼在慢慢分散。
槓桿資金倒是特別積極。融資餘額從 8 月 18 日的 65.97 億漲到 22 日的 73.87 億,佔流通市值的 4.26%,連續 3 天融資淨買入都排在兩市前部。反觀融券餘額只有 2005.27 萬,處於歷史低位。
五、機構調研與預期:有人看好有人怕,分歧明顯
機構對北方稀土一直很關注,8 月 4 日銀華基金還專門去調研,問的都是行業整合、未來需求這些關鍵問題。
估值方面分歧就大了 —— 現在市盈率 100.6 倍(TTM),比行業平均 60 倍高不少。看好它的人覺得,稀土本來就稀缺,供需缺口又在變大,這個估值能撐住;高盛還把目標價調到了 55 元,理由是氧化鐠釹價格可能會漲到 65 萬元 / 噸。但不看好的人也有顧慮:萬一政策執行沒那麼嚴,或者緬甸礦進口恢復了,供給多了,價格可能會跌;而且新能源補貼要是退坡,需求也可能跟着降,短期漲幅這麼大,風險不小。
六、值得注意的風險點
首先是政策風險,現在稀土配額怎麼分還沒明確,要是進口礦管控放鬆了,供給一多,價格可能就壓下來了;其次是價格波動風險,氧化鐠釹短期漲太快,下游廠商能不能接受這個價格不好說,萬一大家開始觀望,價格可能會回調;最後是競爭風險,中國稀土集團也在擴產,可能會分走一部分市場份額,到時候競爭會更激烈。投資者需要時刻注意波動風險。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熱點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