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瀕危…屏東9農友 獲友善草鴞農產標章
林保署在南高屏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推出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屏東縣9名農友首批獲頒。記者劉星君/攝影
草鴞是瀕臨絕種夜行性猛禽,全臺剩不到500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020年起在南高屏地區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推出「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屏東縣9名農友首批獲頒, 將與全聯合作,創造多贏。
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由林保署屏東分署規畫,結合高市農業局及屏縣農業處共同發出,透過標章分級制度供讓消費者辨識並支持友善農業產品。屏東縣有9名農友獲頒草鴞友善標章,林保署希望越來越多農民,透過猛禽棲架、保育瀕危物種等行動,響應生態保育。
屏縣農業處2022年起委託昕昌生態科研公司、屏科大學鳥類研究室及農友共同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劃。昕昌負責人林惠珊說,草鴞棲息於平原農田與草生地帶,卻深受農藥、鼠藥使用與棲地破碎化威脅,全臺不到500只,極度稀有。
「取得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不容易」,林保署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說,農友需採取生態、安全種植,符合有機驗證、綠色保育標章;並採用草生栽培,不能用殺草劑及傷害動物的資材,不放養犬貓及餵養遊蕩犬貓影響棲地,並須架設猛禽棲架,配合監測。
取得標章的農友陳秀羽說,她採有機農法種番茄、香蕉,番茄已在全聯小農直採通路上架。農友陳麗珍說,她主動加入守護草鴞行列,農田有塊地剛好有白茅,很適合作草鴞棲地。屏縣農業處指出,草鴞生態給付共75件符合獎勵資格,棲架檢測面積89.88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