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無可離職傳聞背後 在管基金全部遭機構提前大額贖回
文/任暉
4月12日,景順長城基金髮布四則公告,明星基金經理鮑無可單獨管理的4只基金增聘基金經理。這四則公告引發市場軒然大波,有市場人士將其解讀爲鮑無可或將離任的信號。
其一,鮑無可目前管理規模爲162億元,對其投資策略來講,這一規模並不算高。
其二,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是鮑無可的代表基金之一,是其管理時間較長且管理規模最大的一隻基金。
其三,新聘的4位基金經理均爲擁有15年證券投資管理經驗的老將,且投資風格與投資方向和鮑無可存在較大差別,顯然並非是“老帶新”。
有媒體報道,鮑無可已向景順長城基金表達離職意願,後續還會卸任,但截至目前,景順長城基金尚未對此傳聞作出迴應。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鮑無可的基金普遍表現不佳。同時,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多隻基金遭到機構大額贖回。景順長城基金是否存在讓機構“先走”的內幕,也有待其給出迴應。
另外,景順長城基金在人事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爭議。本次增聘的四位基金經理與鮑無可在投資風格和投資方向上差異較大,未來相關基金大概率會出現風格漂移,這讓基金持有人面臨去留兩難的抉擇。
“雙十基金經理”鮑無可
鮑無可是市場上少有的“雙十基金經理”。當前,他在管8只基金,除上述4只增聘基金經理的產品外,還有4只由其單獨管理。
來源:Wind,截至2025.4.22
由於投資風格與近些年市場較爲匹配,鮑無可成爲過去幾年中最耀眼的基金經理之一。他管理的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在2019-2024年連續6年實現正收益。截至4月22日,在其任期內,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累計收益率達176.71%,在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1/167。
鮑無可被業內稱爲“抗跌型深度價投”的寶藏基金經理。他的投資框架強調安全邊際和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帶來長期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尤其偏愛高股息的股票,並且持股時間較長。
在行業配置方面,鮑無可比較青睞公用事業、通信、傳媒、醫藥生物、交通運輸和化工等傳統行業。不過,鮑無可並非墨守成規之人,近2年也開始關注AI概念。
機構先走?
今年以來,鮑無可的基金表現欠佳,在管的8只基金全部虧損,且均排在同類基金後50%的位置。
來源:Wind,截至2025.4.22
更具爭議的是,2024年年末,鮑無可在管基金均遭到機構大額贖回。據Wind數據顯示,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的機構持有份額由16.13億份降至8.73億份;景順長城價值邊際的機構持有份額由24.38億份降至13.8億份;景順長城能源基建的機構持有份額由6.34億份降至2.85億份。
我們對比了機構贖回份額和個股贖回份額,可以看到機構贖回的比例要大幅高於個人。
爲何鮑無可在管的所有基金都遭到機構大額贖回?是否存在讓機構“先走”的現象?景順長城基金有必要給持有人一個交代。
持有人留守還是撤離?
本次人事安排最具爭議之處在於,景順長城基金增聘的四位基金經理與鮑無可的投資風格和投資方向差異巨大,這讓投資者面臨艱難抉擇。
接管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的張仲維,其與鮑無可的投資方向差異化最大。資料顯示,張仲維是一位科技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標籤是“國際化與科技成長”。景順長城基金曾在2021年組建科技軍團,張仲維正是其中一員。張仲維在近期的採訪中他着重強調近兩三年的投資重點在AI。他認爲AI正在成爲全球最大的行業之一,也是全球投資關注的焦點,值得長期關注。
來源:Wind,截至2025.4.22
接管景順長城價值穩進並增聘的劉蘇,屬於傳統的價值投資選手。他看待公司、商業模式,甚至市場波動,都會運用DCF模型的框架。其行業配置以消費爲核心,其次是金融地產、中游製造和醫藥。由於近些年消費板塊整體表現不佳,劉蘇管理的部分消費主題基金業績也不理想。
接管景順長城國企價值的鄒立虎,投資方向與鮑無可較爲相似。鄒立虎是一位擅長把握週期的明星基金經理,持倉主要集中於有色、能源等領域,極少涉足市場當期熱門賽道。他擅長通過宏觀經濟、政策、流動性,以及行業和公司的估值、盈利等指標,判斷目前所處週期的位置,從歷史中尋找週期演繹的投資機會,並適時調整倉位和配置方向。
接管景順長城價值發現的王勇,現任景順長城總經理助理、首席資產配置官、養老及資產配置部總經理,管理公募基金的時間較短,但資料顯示他是一位擁有20年從業經驗的資管老兵。
不過,此前王勇管理的FOF基金業績欠佳,任期虧損7.48%,並於2024年6月28日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