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基金回撤、多產品被機構大額贖回,債基遇上“倒春寒”?
當DeepSeek、機器人等概念掀起科技狂潮,提振A股市場情緒回暖,債券市場卻接連調整,不少債券型基金的淨值回撤明顯,甚至出現了年內回報由盈轉虧的情況。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超7成債基近來出現回撤,年初以來累計回報爲負的債基數量,佔比也從11%升至45%。其中,純債基金回調尤爲明顯。同時,部分資金也在撤出債市,年內至少有36只債基因大額贖回而進行淨值精度的調整。
“債市在經歷短期的調整後,可能會迎來一定的配置機會,尤其是在短端品種上。”金鷹基金固定收益部趙唯對第一財經說,資金面緊平衡的狀態可能會持續,不過隨着買斷式回購資金的逐步到位,資金面最緊張的時點可能已經過去。隨着重要會議臨近,資金面維穩的迫切性也在提高。短端品種在經歷急跌後,配置機會可能會逐步顯現。
回調或觸發資金贖回
近日,債市迎來一波調整。
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中證債券型基金指數近7個交易日下跌0.25%,創下年內最大回撤。即使19日有所回升,但年內累計漲幅也縮至0.09%。
在這一階段,不少債券型基金的淨值回撤明顯。Wind數據顯示,2月7日至19日,超過7成債券型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出現回撤。其中,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的區間回撤達到1.46%,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等其他7只產品區間跌幅也超過1%。
至此,有部分債基甚至已回吐此前所有收益,年內回報由盈轉虧。數據顯示,有1688只債券型基金年初至今的累計回報爲負,佔比爲45%;2月6日時,這一數字爲388只。接連數個交易日的調整,虧損的產品數量擴張四倍之多。
在這之中,純債基金爲“失血”最多,年內出現回撤的數量有1206只,佔比達到一半以上。據統計,純債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爲0.003%,遠低於過去兩年0.65%、0.48%的同期情況。
如平安惠旭純債A,2月7日以來淨值回撤達1.25%,年內回報由正收益降至-0.96%。此外,純債基的業績“底線”也在降低,鵬揚淳興三個月定開債A的年內跌幅擴至1.32%。
債基近來的表現,引起投資者擔憂。在交流平臺上,一些投資者表示,“債市繼續暴雨,要跑嗎”“滿地碎蛋,笑不出來”“收盤再碎大蛋”等。這裡的“蛋”,一般指投資者持有債基的收益。
還有部分資金,直接行動起來,導致不少債基出現大幅贖回。據第一財經初步統計,年初以來,至少有36只債券型基金提高了基金份額淨值精度,背後原因無一例外均是“發生大額贖回”。
提高基金淨值的精準度,是應對鉅額贖回產生的淨值暴跌的一種方式。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若按照保留小數點後四位的淨值四捨五入計算,鉅額贖回就會導致實際上多贖回或少贖回的情況而影響剩餘份額的淨值。爲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基金公司採取提高精度的方式確保淨值不會出現異動。
財通資管就在2月20公告稱,財通資管睿安的份額於2月18日贖回份額佔比較高,因此提高該基金A類、C類以及E類的份額淨值精度至小數點後八位。去年中報數據顯示,該基金是一隻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爲100%的純債債基。
而這並非個例。據第一財經梳理,遭遇資金大額贖回的債基中,有30只產品有去年中報數據,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在90%的產品有26只。惠升和安純債、百嘉百興、景順長城穩定收益甚至出現了兩次大額贖回的情況。
債市何時結束調整
在年初至今的行情中,由於匯率貶值壓力、政府債券前置發行、1月信貸超預期等因素,資金面略顯趨緊,使得短端利率出現上揚,利率曲線呈現平坦甚至倒掛的狀態。這在恆生前海債券基金經理李維康看來,在經濟築底、通脹較低的經濟環境下,利率曲線理論上不應出現倒掛狀態,所以當前的利率曲線情況預計並不長久。
李維康認爲,當前時點臨近兩會,降準可能性提高,短端安全並有潛在的修復空間。此外,市場依然存在配置壓力,在全年層面上,市場對長期債券預計都會有需求,雖然新舊動能轉換見到曙光,但市場對經濟修復的進度還有所觀望,所以長期債券預計或仍以震盪調整爲主。
“近期受權益市場上漲及資金面持續緊平衡影響,利率曲線整體上行,短端調整幅度較大。”永贏多元增利擬任基金經理劉星宇告訴第一財經,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利率債仍呈現窄幅震盪走勢,基本面趨勢扭轉需至今年兩會後進一步驗證,可以關注事件波動導致市場調整的配置機會。
“上週開始資金面持續收緊,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保持克制,大行的資金融出維持在較低水平,導致存單一級發行利率持續上調,進而帶動短端收益率出現調整。與此同時,股市表現強勁連續上漲,形成了明顯的股債蹺蹺板效應。”趙唯說。
趙唯分析,1月份的金融數據顯示,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規模均超出預期,總量和結構均有亮點,這使得市場對“弱現實”的交易主線產生了一定的動搖,長債收益率出現瞬時調整,但短端調整更爲明顯,收益率曲線整體趨於平坦。
“從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來看,央行在下一階段可能會繼續弱化貨幣政策在穩增長中的角色定位,資金面緊平衡的狀態可能會持續。”趙唯認爲,不過,隨着買斷式回購資金的逐步到位,資金面最緊張的時點可能已經過去。
“隨着重要會議的臨近,資金面維穩的迫切性也在提高。短端品種在經歷急跌後,配置機會可能會逐步顯現。”趙唯進一步分析,本週來看,股市的“賺錢效應”有所減弱,隨着權益市場的調整,股債蹺蹺板效應可能會再次顯現,部分資金可能會重新流向債市,帶來增量配置資金。
華西證券分析師劉鬱認爲,年初以來,雖然股市“賺錢效應”深入人心,但盈利性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塊以及中小微盤。一般而言,科技牛與債牛可以共存,而大盤股指(寬信用預期)對債市的“蹺蹺板”影響往往更強,如果本輪大盤行情遲遲未啓動,債市所面臨的股市上漲衝擊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