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嚴打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自去年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以來,監管部門對於財務造假、大股東佔用資金等信息披露違法案件持續發力,從嚴打擊。
近日,證監會對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除擬對上市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相關董監高等造假責任人依法嚴懲外,還首次擬對兩名配合造假主體一併嚴肅追責。
不僅如此,6月20日,證監會還集中發佈11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均指向內幕交易。
“證監會嚴查財務造假、內幕交易這一舉措具有多方面深遠意義。”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首先,財務造假扭曲了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使市場資源無法依據真實信息合理配置,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倘若財務造假行爲未被查處,會讓劣質企業佔據本應屬於優質企業的資源。至於內幕交易,則是違反了市場的“三公”原則,少數人憑藉不正當渠道獲取的信息謀取私利,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證監會對這兩類違法行爲的嚴厲打擊,如同給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能夠重塑市場秩序,確保市場在健康軌道上運行。
其次,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投資者依據公開信息進行投資決策,一旦信息虛假或被少數人利用內幕信息獲利,普通投資者將遭受巨大損失。證監會的嚴格監管,能爲投資者提供更真實可靠的信息,增強投資者信心,使市場資金流入更具合理性。
最後,從市場長遠發展層面考量,只有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爲,資本市場才能吸引更多長期資金,提升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此次證監會不僅嚴懲上市公司造假主體,還對配合造假者追責,以及集中發佈內幕交易處罰決定書,釋放出堅決維護市場秩序的強烈信號,這對淨化資本市場生態、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證監會強調,財務造假是侵蝕市場根基的毒瘤,一直是證監會的重點打擊對象。近年來,證監會聚焦重點領域和市場關切,通過嚴厲打擊虛構業務、濫用會計政策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爲,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懲防治”並舉,努力塑造良好市場生態。在嚴厲打擊發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主體的同時,始終緊盯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嚴防保薦、審計、法律等中介機構“看門人”失守,通過壓實上述主體責任、強化“全鏈條”追責等,全力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內幕交易同樣是資本市場的‘毒瘤’。”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對記者表示,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利用尚未公開的對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進行證券交易,這種行爲違背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6月20日證監會集中發佈的11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所涉及的內幕交易案例中,相關人員憑藉內部信息提前佈局,在信息公佈前低價買入,信息公佈後高價賣出,獲取了不正當的利益。這不僅損害了其他不知情投資者的利益,破壞了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還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證監會對內幕交易的嚴厲打擊,能夠有效遏制這種不正當行爲,維護市場公平性和穩定性。
“此外,證監會嚴查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也是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的需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上對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有着嚴格的監管和處罰措施。證監會加大監管力度,嚴查這些行爲,能夠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我國資本市場,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袁帥說。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追首惡”與“打幫兇”並舉,進一步強化對造假責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責,通過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體系,全面懲處財務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配合者,堅決破除造假利益鏈、“生態圈”。同時,對於主動整改、積極配合調查有立功表現的相關配合造假主體等,也一貫堅持寬嚴相濟的執法政策,將通過依法從輕、減輕或不予處罰等方式,予以從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