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建言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佈局新思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 張素)“新能源企業‘出海’系列之啓航歐美髮佈會”8日在北京舉行,會上發佈《新能源企業“出海”系列之啓航歐美》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聚焦歐美核心市場,系統剖析光伏、儲能、風電等領域的政策環境、市場需求及競爭格局。《報告》稱,歐洲憑藉廣闊的市場空間、高盈利水平及積極的政策支持,成爲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的核心區域。中國企業在光伏、儲能、風能等領域展現出強勁競爭力。
《報告》認爲,長期來看,中歐雙方有着尋求能源轉型的共同目標,且具備在光伏領域維持合作的現實基礎,但也存在挑戰。隨着歐洲不斷推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提升,其能源系統對儲能的需求前景巨大,有望持續拉動中歐儲能產品貿易。
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近年來,中國創新科技帶動的高質量發展爲實現能源轉型培育了關鍵土壤,新能源企業隨勢崛起,並積極對外延伸市場邊界。紮根在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中國新能源產業佔據着多方面優勢。依託中國產業鏈而“走出去”,機遇不容小覷,歐美市場也是重要的機遇市場之一。
“在可持續、綠色能源轉型已成爲全球共識的背景下,歐美電網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和升級需求日益迫切,這將爲電網產業鏈上下游帶來大規模的投資機遇。”畢馬威中國董事、亞太區及中國能源及天然資源行業主管合夥人蔡忠銓在會上說。
蔡忠銓認爲,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優勢在於全系統產業鏈的完整性、卓越的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憑藉這些優勢,中國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中國企業已從初期的‘產品出海’向‘生產、服務及供應鏈出海’延伸。歐美髮達國家憑藉其市場成熟、相對穩定的政策、基礎設施較完備等特徵,對中國有志‘出海’的新能源企業充滿吸引力。”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中國主管合夥人李瑤說,中國企業也應意識到,需對發達市場的高監管和合規要求進行充分研究,對目的地市場做足深刻考察,建立系統性戰略規劃與佈局。
《報告》在揭示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強調企業需要注意應對挑戰。例如,“出海”企業面臨准入門檻高、成本高昂等問題。同時,產能本地化也將在運營交付能力、組織架構與團隊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報告》認爲,未來“出海”企業應考慮從“中國+1”模式向“+N”模式擴展,在優先選擇政策窗口地區以提升市場響應速度的同時,探索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佈局。面對競爭,企業需以核心技術驅動與品牌建設的“雙輪”戰略站穩腳跟。
以儲能行業爲例,既要提升電芯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技術壁壘,亦需通過“技術+場景+服務”的生態構建模式構築“護城河”,同時通過系統化品牌形象,塑造質量優、創新能力強和可靠性高的品牌內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