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東盟+3地區經濟具韌性,應對美關稅仍有政策空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7月23日,東盟+中日韓(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佈最新一期《東盟+3區域經濟展望》(AREO)季度更新報告,預測東盟+3地區今年經濟增長率爲3.8%,2026年爲3.6%。
鑑於全球不確定性增強,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變動,此次AMRO對區域的經濟增長預測較4月有所下調。當時預測2025年經濟增長率爲4.2%、2026年爲4.1%。AMRO稱,上一份預測報告未納入當時新公佈的美國關稅所產生的影響。
“雖然受到全球貿易動盪的影響,但令人欣慰的是,東盟+3地區的經濟已具有一定的韌性。”AMRO首席經濟學家Dong He表示,“爲了緩衝貿易衝擊的影響,該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已及早採取了行動,後續如有需要,仍有政策空間提供支持。”
儘管中東緊張局勢導致油價暫時飆升,但東盟+3地區的通脹持續放緩。同時,多數區域貨幣對美元普遍升值。東盟+3地區的經濟前景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中美國關稅政策升級是最突出的風險。美國與貿易國的關稅談判進展各異,且關稅可能擴大至更多產品,這可能會進一步擾亂貿易活動,拖累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歐美經濟放緩幅度超出預期,疊加美國長期高利率導致全球金融環境收緊等因素,都可能進一步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當前世界局勢動盪不安,深化區域一體化緊迫且必要。”Dong He指出,東盟+3地區的多樣性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該地區的經濟體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各異。
Dong He進一步表示,通過加強區域合作,並保持對世界的開放態度、堅定奉行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東盟+3地區能夠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韌性,並創造新的增長機遇。
AMRO資深經濟學家Allen Ng補充稱,東盟+3地區還有兩個關鍵的優勢來源:“首先,地區內的國家注重內需增長,爲抵禦外部衝擊提供緩衝;其次,東盟+3地區的出口市場更多元化,該地區對美出口佔比有所下降,有數據顯示,區域內貿易佔貿易總額的45%,更重要的是,區域內各經濟體致力於加強合作且深度融合,這些努力將有助該地區的經濟韌性進一步增強。”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成立於2011年4月,總部設於新加坡,是10+3 財金合作機制下成立的負責區域宏觀經濟金融監測的國際組織,旨在通過宏觀經濟監測和支持實施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促進東盟與中日韓區域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AMRO在2016年2月升級爲國際組織後,其法律地位和區域金融安全網作用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