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家長解憂 助孩子成長

7月的驕陽炙烤着大地,江蘇省無錫市雲林農貿市場裡卻格外熱鬧。早上7點半,市場裡已經人聲鼎沸,而在市場一角的“公益暑託班”裡,20多個孩子正在志願者的帶領下晨讀。

這是共青團無錫市委“公益暑託服務”基層班點的日常一幕,也是2025年暑期全國各地共青團、少先隊組織開展特色暑託服務的一個縮影。

今年暑期,全國各地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積極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暑託服務,將傳統的“託管看護”升級爲“五育並舉”的成長課堂,讓少年兒童的假期生活煥發出別樣光彩。

菜場裡的奇妙課堂:生活技能從小培養

雲林農貿市場有144戶商戶,大部分是外來務工的夫妻檔。每到暑假,孩子們沒處可去。今年,在團無錫市委的推動下,市場裡辦起暑託班,徹底解決商戶的“後顧之憂”。

“菜場裡的公益暑託服務點,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安全、充實且有意義的暑期環境,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技能,增長見識。家長對服務點的效果非常認可,孩子們也盼着明年再來。”雲林農貿市場公益暑託服務點負責人張燕紅介紹。

上午9點,暑託班的“小小菜場”情景模擬活動開始了。五年級的張雨欣扮演攤主,有模有樣地向“顧客”推銷着蔬菜:“這青菜是今早剛摘的,特別新鮮,3塊錢1斤,您要多少?”指導老師李娟在一旁觀察指導:“討價還價不僅是生活技能,更是一門溝通藝術。”

據瞭解,該暑託班還開設了牙醫健康互動、茶文化藝術體驗、實用烹飪等課程,培養青少年的健康理念、文化素養與生活技能。

今年,團無錫市錫山區委依託“陣地建設+資源整合+特色課程”的創新模式,在全區範圍內打造25個暑託服務點,開設安全自護、興趣培養、研學體驗、戶外實踐等課程,服務青少年超1000人次。

全國各具特色的暑託班不僅解決了家長們的“看護難”困擾,更依託精心構建的課程體系,助力青少年在歡樂中汲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成長。在四川,孩子們可以參與川劇臉譜繪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江西,孩子們走進陶瓷工坊,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陶瓷作品,體驗傳統手工藝的樂趣。安徽的暑託班則注重自然教育,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探險,觀察植物,瞭解生態知識。湖南的暑託班則開設了農耕文化體驗課程,讓孩子們在田間地頭學習播種、澆水、施肥等農耕技能,體會勞動的艱辛與收穫的喜悅。

鄉野間的成長課堂:在廣袤農村探尋振興密碼

“原來奶牛也要‘刷臉’啊!”在廣州從化區鰲頭鎮的大野牧鄉國際牧場,12歲的林嘉怡驚歎道。巨大的旋轉式擠奶臺緩緩運轉,每頭奶牛走上工位時,其耳標上的芯片會自動識別身份,擠奶數據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

講解員指着屏幕上滾動的基因序列圖告訴孩子們:“從傳統選種到基因標記育種技術,科學家用數十年時間,讓每頭牛的年泌乳量提升了3倍多。”聽到這裡,孩子們發出一陣陣驚歎。

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奶牛爲主題的度假樂園,廣州市少年宮老師李崑介紹,“帝田村的奶牛喝的是山泉水,產的牛奶賣到全國,這就是生態變‘金庫’!”

以“活力廣州,精彩一夏”爲主題的青少年暑期實踐活動,不論是科技迷、文化控、運動達人還是小小志願者,總有一份契合青少年心意的專屬活動。團廣州市委整合優質資源,策劃開展“科普一夏”“非遺一夏”“志願一夏”“運動一夏”四大主題暑期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瞭解科學前沿、傳承傳統文化、踐行志願精神、增強身體素質

在新疆且末縣巴格艾日克鄉阿其瑪艾日克村的文化活動室裡,返鄉大學生依爾夏提·克熱木正指導孩子們用彩泥製作黨徽。“鐮刀和錘頭的比例要這樣把握……”她輕聲講解着,手把手教孩子們將鮮紅的彩泥塑成標準的黨徽圖案。

像依爾夏提·克熱木這樣的返鄉大學生,今年新疆全區共有5000餘名。他們經過統一培訓,奔赴全疆各地,在474個自治區級示範點和2995個地州市級教學點,爲20餘萬名少先隊員帶來別樣的暑期體驗。

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少年部部長艾力克木·亞森表示,今年的“紅領巾小課堂”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創新增設了“中華文化體驗”“小小科學家”等特色模塊,“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在喀什、和田等地,返鄉大學生們還結合當地特色,開設了書法國畫、傳統手工藝等課程。孩子們在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深入瞭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融合式的教育模式,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社區暑託的創意天地:讓每個孩子都能閃光

“老師快看!我組裝的火箭發射成功啦!”“這幅長卷畫上的消防員叔叔是我畫的!”……這個夏天,北京的社區青年匯裡,洋溢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團北京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暑假,北京70個社區青年匯舉辦紅領巾成長營地,社區青年匯化身青少年成長“能量站”,覆蓋全市16區及經開區,每期70個點位,帶領青少年領悟中華文化、體驗非遺手工、探求科學奧秘、學習生活勞作。

一位家長感慨道:“以前每到暑假,我們夫妻倆最愁的就是孩子沒人管,現在有了這個成長營,孩子在這裡有人照顧,還能學到知識、交到朋友,我們上班都踏實多了。”

“我們通過走訪調研、座談會等方式,發現假期託管是羣衆反映最集中的問題之一。”團湖北省宜昌市委學少部部長宋莉告訴記者。爲破解這一難題,宜昌市少工委創新採取“政社企”聯動模式,整合社區活動中心、企業園區等場所資源,今年暑期在全市佈設360餘個公益暑託班。通過招募高校志願者、專業社工等力量,爲雙職工家庭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新就業羣體子女等提供課業輔導、勞動實踐、素質拓展等一站式託管服務。

“原本只希望孩子暑假能有地方可去,只要不在家玩手機、看電視就行。但沒想到託管班的課程豐富又有趣,孩子在這裡學到很多,還主動要求報第二期。”宜昌市遠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一位家長由衷感慨。

遠安縣在湖北省最早啓動愛心託管班,已連續15年開展。今年,由縣級財政資金兜底保障,全縣共開設託管班46個,服務時長近50天,爲2000餘名少年兒童撐起一個安全、快樂、充實的暑期。

“這些暑託班不僅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成長的種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鄭浩也關注到今年暑託班的變化,“從單純的看護服務到全面的素質教育,體現了新時期青少年工作的創新與擔當。”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時代,這些特色暑託班正如點點星火,照亮了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也溫暖了千萬家庭的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