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看!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鬱陰霾?

現在,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行爲和軀體症狀。像孩子不能出門兒了,不能上學了,記憶混亂了,反應遲鈍了,遊戲上癮了。你以爲孩子只要改變了這些,他的症狀就算是好了,這只是你們的認爲。

你要知道,有一種抑鬱叫微笑型抑鬱。孩子可以每天嘻嘻哈哈。表面上看,他很正常,他做事得體、有分寸,他的表現可能比正常人還要正常。誰都感受不到他內心的悲傷。但突然有一天,他就離開了。

所以,我勸你們,孩子抑鬱了,咱現在最好不要天天盯着孩子的行爲不放。咱需要先來改變自己對抑鬱的認知,多瞭解和抑鬱症有關的心理學的知識,先通過自我成長,通過提升自己,給自己增長信心,然後再幫孩子增長信心。

調整不當,不是你花點錢,耽誤點兒時間那麼簡單的問題。很多孩子最後躺平了,徹底擺爛了,都是因爲在調整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滿懷希望,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然後在一次次失望後的絕望中,才失去了求生的慾望。

慢慢的,你們會失去信心,會開始懷疑,抑鬱、焦慮是不是真的像網上流傳的那樣,它到底是不是精神癌症?是不是永遠都沒有辦法治好,它是不是真的需要終生服藥?

如果說今天,你在幫孩子擺脫抑鬱的過程中,嘴上說抑鬱症只是精神感冒,它只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是可以徹底消失的。

你嘴上說着安慰孩子的話,自己心裡卻在打鼓,你也不確定這種症狀能不能好,孩子什麼時候能好,你的信心不堅定,孩子就容易動搖。

現在,是不是太多的孩子,因爲抑鬱躺平了,而且是大面積躺平,就是因爲咱們做父母的,不瞭解抑鬱,不瞭解它的屬性,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大家幾乎都是束手無策的。非常容易有病亂投醫。(對吧?)

所以,還是那句話,你要想拯救孩子。幫孩子徹底擺脫痛苦的困擾,您必須要親力親爲。

先了解抑鬱到底是什麼,你才能在幫孩子調整的過程中,有自己的判斷力,你才能知道孩子需要接受哪方面的調整,你在幫孩子選擇導師的時候,纔能有正確的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