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鮮奶可望降價?本土牧草成降低成本關鍵

本土鮮奶品質相當優質,然而礙於氣候環境等影響,生產成本也相對國外高,連帶提升零售價格,因此如何讓本土鮮奶價格下降,便是各界努力方向。(本報系資料照)

鮮奶美味又富含營養廣受國人喜愛,然而本土鮮奶零售價格動輒百元,讓不少民衆卻步甚至認爲「根本在敲盤子」,而撇除末端通路費,高昂生產成本也是原因之一,其中飼料佔約6成費用,然我國又高度仰賴每公斤12至15元的進口牧草,且還受國際情勢如航運、關稅等影響,因此若能強化每公斤售價約10元的本土牧草生產,不只有助於酪農業發展,也有望降低零售價格。

滿州農會總幹事呂玉茹提到,國產的盤古拉草成本極具優勢且更加符合我國牛隻胃口,而農會賣給運輸商的價格每公斤約6元,即使加上運費總成本也不過約8元,遠低於進口牧草的12至15元,然而,我國牧草採收期與雨季重疊,導致牧草難以透過自然曝曬方式乾燥,儲存時易潮溼或發黴,影響乳牛的攝食意願。

呂玉茹解釋,乳牛對潮溼牧草的接受度低,導致部分酪農轉向進口牧草,農會雖有倉庫,但烘乾設備尚未完善,若技術成熟使乾燥品質穩定,預計可大幅提升酪農對本土牧草的採購意願,降低飼料成本。

高大牧場董事長陳東傑表示,我國主要生產的盤古拉草營養價值不遜於進口燕麥草或百慕達草,蛋白質含量適中,品質穩定時可有效支持乳量與乳質,然而受限於臺灣氣候,盤古拉草僅能單季種植產量有限,以自身牧場爲例,本土牧草佔比僅佔約1。他也坦言,產量不足加上乾燥品質不穩定,酪農也難以廣泛採用本土牧草,但若能克服上述問題,必能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本土鮮奶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選購本土鮮奶。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呼籲,政府應採取積極措施,降低進口牧草的5%營業稅,減輕酪農負擔,並加速推廣本土牧草,若本土牧草使用率從目前的5至10%提升至20至30%,飼料成本下降、鮮奶零售價有望調降5至10%,讓消費者以更合理價格購買鮮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