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藝術季 走進四川
川劇變臉演出展現巴蜀非遺魅力,深受嘉賓好評。(方偉光攝)
在「水墨瀘臺情‧丹青寄安康」書畫筆會上,兩岸書畫家現場揮毫,共繪情誼,並互贈作品。(方偉光攝)
2025海峽兩岸巴蜀文化藝術季近日在四川瀘州舉行,以「川臺同繪 藝峽共融」爲主題,吸引兩岸專家學者、藝術家與院校代表共計120餘人參與。活動涵蓋書畫筆會、藝術展覽、文化座談及採風參訪等形式,展現川臺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推動兩岸人文交流與藝術合作。
在「水墨瀘臺情‧丹青寄安康」兩岸書畫筆會中,瀘州市詩書畫院贈送大熊貓主題水墨畫〈團團圓圓〉予臺灣都蘭山畫院,象徵兩岸情誼與文化融合。都蘭山畫院院長林永發亦即席揮毫,以〈和樂融融〉回贈。他表示:兩岸同根同源,藝術交流能讓我們彼此能夠更加了解,我希望用書畫來表現兩岸之間的親情。
活動當日,「川臺師生原創藝術作品展」同步開展,展出來自四川與南投、屏東、臺東等地師生的書畫創作,展現兩岸青年在藝術實踐中的創意與多元視角。
此外,川臺巴蜀文化藝術交流座談會邀請兩岸藝術院校師生與傳統文化代表,圍繞建築美學、民族文化、飲食文化與非遺技藝等議題深入交流。臺灣青年昀躍分享,此行不僅是文化饗宴,更是實地學習與觀摩的契機,深化對兩岸文化同源共流的理解。另一位臺灣青年彥霖則指出,瀘州詩酒文化的鮮明特色令人印象深刻,認爲「以詩意喚醒城市文化記憶,是當代文創的重要課題」。
活動期間,與會兩岸嘉賓還先後前往龍腦橋、宋代石刻博物館、瀘州老窖國寶窖池、乾坤酒堡、董允壩現代農業園區、傘裡古街、山河明月·醉酒城街區、瀘州港、永興城醬油文化博覽園等地,從古今交錯中感受瀘州城市的文化積澱與轉型活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