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後怎麼走?李文忠籲民進黨面對少數執政現實 質疑司法濫押在野黨
退輔會前副主委李文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與親綠民間社團推動大罷免,卻慘遭32比0的被完封成績。未來政局該怎麼走?退輔會前副主委李文忠認爲,執政者最重要的心態調整,應是面對少數執政現實,尊重國會多數,「相信執政團隊應有體悟」。他也質疑,國民黨部僞造連署與柯文哲的京華城案,確實事證明確,但是否構成持續羈押的理由?
李文忠批評,在野黨立委過去一年多來不顧程序正義,通過太多逾越立法與行政憲政分際的法案,這是對人民、國家及憲政的背離,性質惡劣,極不可取。但另一方面,執政者無視少數執政,在法案、預算、人事各方面寸步不讓,或到最後纔想退讓已經來不及,這是將國會多數「當塑膠」嗎?結果朝野只有攻防、衝突、對罵,沒有必要的協調、妥協、退讓,導致政局不安,部分政務空轉,這樣對得起人民嗎?長此以往,人民會歸責於誰?
他也以高爾夫球舉例,建議民進黨接下來「乖乖按球賽規則打球」;至於在野黨會買單收斂或變本加厲,不知道,但人民會看在眼裡,在明年底做出裁判。
李文忠也重申,支持籌組「聯合政府」的提議,因爲現行憲法的組閣權在總統,但行政立法運作模式與內閣制相同,少數執政必須往聯合政府的方向走。但臺灣社會及政壇並無經驗及認識,只能逐步釋出善意,累積經驗。可惜的是先前NCC委員提名、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執政黨都錯失良機,現在的在野黨恐怕也不會感興趣。但不妨多多禮聘黨外人士及在野黨人士,雖已經與「聯合政府」無關。
他也對司法提出質疑:國民黨地方黨部死亡連署系統性造假,僞造文書事證俱在,羈押是合理的手段嗎?柯文哲京華城案事證明確,被告在訴訟過程中的攻防言行也令人厭惡,但以助理「橘子」未到案羈押11個月,這是合理手段嗎?再延押兩個月的理由能服人嗎?「押人取供」及「偵查大公開」是司檢部門的陋習,傷害人權及法治至深且巨,導致司法長期不被信任。把這些執法過當的帳都算到政府頭上,並不公平,但執政者宣稱推動司法改革,究竟做了多少,恐怕也難辭其咎。
李文忠說,政府不能也不敢幹預司法,但總要拿出態度及辦法來。他補充表示,這不是鼓勵拿司法案件來妥協交換,而是維護司法起碼的公信力,並降低朝野間誤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