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巴西記者在雲南瞭解怒江脫貧經驗
來源:環球時報
巴西《論壇》雜誌網站4月6日文章,原題:脫貧範例雲南怒江——記者描述中國最多元化地區之一的經濟成就 中國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成爲民族團結與發展進步的典範:這裡居住着約53.5萬人,其中約94%的人口屬於少數民族,包括獨龍族和怒族等僅在怒江纔有的少數民族。如今到訪此地的人很難相信這裡曾經處於貧困之中。
筆者在3月有機會近距離了解怒江的脫貧經驗,參觀的第一站就是瀘水市和諧社區。這個社區是爲了安置來自偏遠地區的搬遷居民而建的,如今是1萬多人的家園,居民主要來自30個被認定爲“因生活條件惡劣無法維持人類居住”的村莊。社區設有爲老年人提供免費餐食的養老中心、幼兒園、小學、衛生服務站、警務室、農貿市場、大型商超等。社區的規劃旨在促進居民的融合,並給他們帶來安全感、穩定感和幸福感。
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園的設立旨在爲搬遷居民提供就業機會,並發展成爲將科技和創新應用於鄉村振興的示範基地。該產業園除了融合農業、工業和科研活動,旅遊也在同步發展。遊客可以參觀食品生產線,品嚐併購買當地產品,還能漫步在種植園間欣賞當地的美麗風景。
怒江農業的一大亮點是咖啡。對筆者這個出生在巴西一個盛產咖啡的地區的人來說,漫步在怒江的咖啡種植園並參觀咖啡加工廠,就像是回到了童年。但與巴西不同的是,中國在創新方面下足了功夫,推出了各種不同口味的咖啡產品。
陽坡村,在傈僳語中的意思是 “第一縷陽光照耀的地方”,它坐落在高黎貢山上,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政府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並實施了基於農業、旅遊業和民族文化的脫貧模式。當地官員表示,以前村裡的年輕人會去其他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如今,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決定回到家鄉大展拳腳。(作者拉斐爾·恩裡克·澤貝託,肖攀譯)